「台灣的門神---家將、伺從 (一)」中交代了為什麼將沒有特定角色,站在“次間”四位一組的武門神稱為「家將、伺從」,這名稱或許不是很恰當,但實在也想不出其他足以代表祂們的名字了。「家將、伺從 (一)」中介紹的七組門神,以持 劍、印、旗、牌、令、...等主祀神祗官職表徵或隨身物品的門神,內容提到「一般若兩位一組持劍和捧印的門神,可以“劍童”和“印童”稱之...」,這一篇就介紹站“明間”的「家將、伺從」門神。
這兩位持劍、捧印的年輕武將可以稱為「劍童、印童」,可是人家是武將耶,稱祂“童”是不是有些“失禮”。伺從中有童子稱“伺童”,持劍、捧印的童子以「劍童、印童」稱之,本文[圖5]宜蘭 壯圍 廓後 漁師廟的“次間”門神,四位童子中有兩位捧劍、捧印,這是標準的「劍童、印童」。對於持劍、捧印的年輕武將,我還是將祂們歸類在「家將、伺從」中。
[圖1]是 宜蘭 二結 王公廟舊廟的門神,這座舊廟目前是「二結文化館」,舊稱「鎮安宮」;二結屬於 五結鄉,所以圖片介紹寫「宜蘭 五結 鎮安宮」,實際上就是 二結王公廟。王公廟祭祀 古公三王,是 福建 漳州的地方神祗,宜蘭是 漳州移民大本營之一,古公三王廟在 宜蘭有10多座。這組門作者是 台北老繪師 許連成先生作品,在 宜蘭看到 許大師作品是有點意外,小時候 台北大小廟宇門神以 許大師作品為多,艋舺龍山寺、祖師廟才見得到 台南畫派畫師作品。
[圖2]是 宜蘭 蘇澳 馬賽的 聖安宮中門(明間)門神,聖安宮主祀 開台聖王,也就是 延平郡王 鄭成功,為 馬賽的信仰中心。馬賽地名有說法是傳承自 馬賽社,清代 馬賽除 漳州人開墾外,有 粵籍移民,以及 猴猴社、三貂社等 凱達格蘭族 馬賽(巴賽)群佃戶居住。[圖3]隘丁 保安宮,一樣是 蘇澳的角頭廟宇,是 隘丁聚落的信仰中心,隘丁與 馬賽一樣屬於 新馬地區。保安宮主祀 三山國王,三山國王是 潮州人的保護神,宜蘭地區 三山國王廟居全台之冠,何故?我們的鄉土考證是不是要再深入?
[圖4]是 新竹 水仙宮主門神,水仙宮在 北門街上,主祀 水仙尊王,原位於 外媽祖 長和宮後殿,是昔日 郊商祭祀的航海神。長和宮創建於 乾隆7年(1742年),為 官、民合建廟宇,乾隆13年(1748年) 竹塹城內建 內天后宮,長和宮遂以 外媽祖稱呼之。同治2年(1863年) 郊商在 長和宮旁另建 水仙宮祭祀,相連兩座廟宇皆公告為古蹟;與兩座廟宇相鄰為 新竹 北門鄭氏 進士第、春官第等大宅,北門街是 新竹的重要老街。
[圖5]是 宜蘭 壯圍 廓後的 漁師廟,這幅門神不是本文介紹標的,只是當作“年輕武將”與“童子”的比較,既然貼了,就一起介紹吧。漁師廟是 台灣少見的廟宇,是 大陳遷台的島民興建廟宇,奉祀 漁師大神 張志和。張志和 唐 肅宗時為官,好修道,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作品有《漁歌子》等。唐代大書法家 顏真卿作品中曾描述 張志和駕鶴成仙的事蹟。
門神相關文章請點選:門神系列
參考資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門上好神 李奕興
台灣門神圖錄 康諾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