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us fistulosa Reinw. ex Bl. 水同木 [桑科]
Ficus harlandii Benth.
別稱:豬母乳、大冇榕、大冇樹、牛乳樹
特徵:雌雄異株,小或中喬木,樹幹灰色至黑褐色,植株高度可達10m;枝幹粗壯,樹皮粗糙,小枝常有毛,乳汁乳黃色。葉互生,紙質,長橢圓形或倒卵形,上表面近光滑,下表面有黃褐色小突起,常被褐色短粗毛,細小不明顯;葉大,長10~20cm,寬4~8cm,全緣或微波浪狀;先端具短尖,基部斜楔形或圓形;側脈明顯,常6~9對;葉柄長1.5~4cm,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7cm,早落。
隱花果(榕果)密生於樹幹基部瘤狀樹皮上,或分散在枝條。隱花果近球形,徑約1.5~2.5cm;油亮、平滑背疏短毛,上具黃白色突起小顆粒;通常柄短,約1cm左右,但有時可長達2.5cm。榕果初為深綠色,漸熟後轉為黃綠色,最後呈紅褐色。隱花果看似果實,其實是花軸膨大成花托,將花包藏於內,稱為「隱頭花序」;雌雄異株,隱花果雌株為雌花、蟲癭花,雄株榕果較小,內為雄花、蟲癭花
分布:分布於 南亞、東南亞和 東亞,包括 印度、錫金、阿薩姆、孟加拉、緬甸、泰國、中南半島,中國、香港、台灣、菲律賓、婆羅洲、馬來西亞、印尼。台灣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喜歡較潮溼的環境,多出現在溪谷兩側和湖泊邊坡,很常見。榕果出現以夏、秋兩季為主。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中將 豬母乳(F. fistulosa)列為待議種類,僅列出 黃果豬母乳(F. benguetensis),內容描述很明顯就是指常見的本種,也就是 豬母乳(F. fistulosa)成了 黃果豬母乳(F. benguetensis)的同物異名。新的說法將兩種視為兩型關係,以 水同木(F. fistulosa f. fistulosa)為承名種,而將 黃果豬母乳(F. fistulosa f. benguetensis)當成另一型,是僅分布於 蘭嶼、綠島的原生榕樹。
水同木(F. fistulosa)與 稜果榕(F. septica)樹型和樹葉都很像,都是屬於大葉型的 榕屬(FICUS)喬木,也都稱為 大冇榕。兩者的葉長皆可達20cm,比 雀榕(F. superba var. japonica)和 大葉雀榕(F. caulocarpa)來得大;葉寬可達10cm,單就葉子的表面積而言,屬於 台灣產 榕屬(FICUS)葉子最大的種類之一。兩種都是小至中喬木,樹型不大但葉子很大,葉脈明顯,乍看非常相似,有時會搞混。
一般而言,水同木(F. fistulosa)枝幹顏色相對較深,稜果榕(F. septica)枝幹呈淺褐色,稍注意不難區別。另外前者葉下表皮被毛或褐色斑點,後者葉子兩面光滑。 兩種榕果都相當大,熟果皆可達2.5cm,在 台灣原生的喬木型 榕屬(FICUS)植物中算很大的了。水同木榕果球形,果面平滑,僅少數有淺稜,表面斑點黃白色,細看榕果表面被有疏毛;稜果榕榕果扁球形,明顯具稜,表面有明顯白色和灰褐色斑點。
一般來說 水同木(F. fistulosa)與 稜果榕(F. septica)出現的環境是有差別的,前者多出現在潮濕處,溪谷兩側和湖泊、埤塘岸邊潮濕森林,後者則出現山坡或稜線下方森林中。另外 水同木(F. fistulosa)榕果不僅只長在枝椏上,樹幹也會冒出榕果,數量多且常密集生長,看起來有點噁心。台灣從樹幹上冒出大量榕果的 榕屬(FICUS)樹木另有 幹花榕(F. variegata var. garciae),榕果數量更多,但因為有長柄,數量雖多不會像 水同木(F. fistulosa)擠成一坨。
桑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桑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四卷 鐘詩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