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和禪寺

北投的 中和禪寺位於半山腰的 奇岩路上,寺前巨石羅列形成廣場,石縫間有階梯通向「山門」,非親臨無法感受這種「福地洞天」。根據「台灣佛寺時空平台」資料,其前身為 日本曹洞宗佈教所,於 昭和5~6年(1930~1931年)間遷建 福壽山現址成為 中和堂;開山住持為 善福和尚,禪寺後山高處有首代住持 善福、普鑾大師蓮座。目前 中和禪寺登記名稱為 中和堂,由管理人負責。

北投 中和禪寺.jpg
中和禪寺:台北市北投區奇岩路151號

既然為 曹洞宗,開山師法號又以“善”字開頭,禪寺石柱又有 善慧法師名字,這不僅讓人聯想到 日治時期 四大法脈中 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善慧法師為 靈泉禪寺第二代住持,是 月眉山形成大法脈推動者;實際上 中和禪寺並非 月眉山系統,而是道道地地 日本曹洞宗寺廟,住持由「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指派,也就是與今日的 東和禪寺關係較深。日治時期的《南瀛佛教會報》中,中和堂設立者與代表人是 心源法師,直到 昭和17年(1942)以後,才改為 善福法師,此時 心源法師晉 大本山 台北別院副院一職。

北投 中和禪寺 山門.jpg
中和禪寺山門

相較於 日本對 佛寺的尊重,中國是以佔用甚至侵產對待的,光復初期「日產寺廟」由 國民政府接收,問題叢生是可預見的。即使 民國38年(1949年)以後成為 中國佛教會最重要寺院的 台北首剎「善導寺」,也直到 58年(1969年)才收回全部寺產,機關、廳舍完全遷離,其他寺院就更不用說。這一點 日本曹洞宗寺院情況稍好,其在接收前由 台籍住持接手,讓法脈得以傳承,也因此 心源法師、善福法師,分別成為 東和禪寺、中和禪寺開山住持。

中和禪寺地圖1.jpg

簡單的介紹來龍去脈後,現在一起走一趟 中和禪寺吧。若從 台北市區前往,自行開車最佳路線是從 北投的 公館路或 三和街接上 奇岩路。若搭捷運系統,可乘 北投線或 淡水線在「北投站」下車,出車站後往回(南)走至 大興街;左入 大興街到底,有 土地公廟「福安宮」,鐵皮蓋頂的廟埕可見上山石階步道,經過「有應公廟」、成排的公寓,接上丁字路口(階梯),往上爬即到 奇岩路,稍往右(東)走便見到 中和禪寺。

中和禪寺1.jpg

寺院前巨石羅列[首圖],據稱共7座,走過巨石踏入「山門」[首2圖],先經過「寶珠殿」,內供奉 日本人贈送的 地藏菩薩[圖1],造型類似 東密(真言宗)及 法華宗、日蓮宗的 鬼子母神。中和禪寺與 台中的 寶覺寺一樣,供奉著大批 日本人遺骨,寺院內皆有 日本信眾所贈的佛像、銅鐘等。主體右(面對)為「大殿」[圖2],左為「福壽山靈光塔」[圖3];大殿一樓全是先人牌位,大雄寶殿位於二樓。由左側(面對)邊門走入,有階梯步往後山[圖4],寺院後山另有重要文物。

章嘉活佛舍利塔

北投 章嘉活佛舍利塔.jpg
章嘉活佛舍利塔

章嘉活佛與 西藏的 達賴喇嘛、班禪喇嘛,以及 外蒙古的 哲布尊丹巴活佛為 清末民初 藏傳佛教四大領袖,其領導著 內蒙49旗、青海29旗以及 中國各地 喇嘛十萬眾及無數廣大信徒。民國36年(1947年)當選 中國佛教會首任理事長,後隨 國民政府來 台灣,41年(1952年)連任第2屆理事長;46年(1957年)病逝於 台北,在 善導寺接受信眾供養,移往 中和禪寺後山荼毗(火化),現址改立「章嘉活佛舍利塔」。

中和禪寺2.jpg

走上階梯,幾步路便是「奇巖洞」[圖5],原有石牆、大門[圖6]、拜殿以及石洞內的本堂、禪房;現在明顯荒廢,內供奉修補過的「心法明如來」,即 觀世音菩薩如來相,這裡小黑蚊很多,盡速離開。再往上來到「章嘉活佛舍利塔」[圖7],在義工師兄長時間辛苦整修下,塔身修復,目前油漆也接近完工;原本幾乎荒廢的佛塔,在幾位義工自費自力修復下,已換然一新。若各界能結緣積沙成塔,相信這座 市定建築物能整理的更完善。舍利塔繼續往上行,是開山師父「善福、普鑾大師蓮座」,過鐵門可接上 丹鳳山登山步道;大門上鎖,須從「福神」[圖8]小廟後方找“門路”通行。

中和禪寺地圖2.jpg
圖中紫色小方塊為第一張地圖範圍

隨著代表 藏族的 章嘉活佛、甘珠活佛相繼圓寂,國民政府與 達賴喇嘛的交涉始終不順遂;於是當局惱羞成怒發起鬥爭,極盡可能醜化、污衊 喇嘛僧侶,抵毀 密宗,民眾避之唯恐不及。原本倍受重視的 章嘉活佛舍利塔,數十年來隱沒於荒煙蔓草內。還記得10多年前與 母親來 中和禪寺,無意間發現佛塔;當時還誤認為是 泰國或 緬甸的佛塔,因蚊蟲過多沒久留。多年後經報章雜誌披露,才知是 章嘉活佛舍利塔,再次前往,路障、密林阻擋已無法接近;如今佛塔得以重見光明,真是可喜可賀。

其他寺廟請連結:寺廟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