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南土銀這棟建築在 日治時期為 勸業銀行 台南支店。勸業銀行是 日本本土的大型銀行,於 大正11年(1922年)獲准在 台北設立支店,在 昭和3年(1928年) 台南支店也獲准設立。勸業銀行於 昭和8年(1933年)在 台北建造有 馬雅味道的仿 希臘神殿建築 台北支店,由 建築課設計監造,東京大林組施工,為三層樓的RC建築物。昭和12年(1937年) 台南也出現了一座相同的建築物,一樣由 建築課設計監造,東京清水組施工。光復後 勸業銀行資產由 民國35年(1946年)新成立的 台灣土地銀行接收,兩棟建築分別成為 台北、台南分行。

台南 土銀(1).jpg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8號

這兩棟類似的建築物都位於街角,一側8支另一側5支共13支仿 希臘式石柱成為建築焦點,台南的這一棟因為忠義路擴寬而拆除5支石柱和走廊,內牆拱窗直接臨馬路,於 民國87年(1998年)公告為古蹟,目前為級別 市定古蹟。台南的古蹟特別多,同等級古蹟比 台南土銀有看頭者比比皆是,且我只是路過拍兩張照片而已,為何挑它單獨介紹?原因是 台北也有一座相同的建築物,日治初期,或者說延續到中期,台南與 台北一直是南北兩大都市,重要性旗鼓相當。這是遍及在各個層面,不只是經濟、建設,還包括宗教,曹洞宗將佈教重點放在 台北,臨濟宗則以 台南為核心布教。

台南 司法博物館.jpg

大航海時代起,台灣加入世界舞台約400年,前300年重心在 台南,近100年 台北城為政經中心,因何而轉變,層面很廣,非三言兩語可討論。在「母親的娘家」中提過,母親小學曾在 台北讀書,小時候 她常說到 台南遠足的事,小朋友分批搭火車到 台南,之後是真的“遠足”步行到 赤崁樓,再搭船到 安平。不管走到哪裡,台南的小朋友知道是 台北來的學生,就會唱著『台北來个庄腳人,頭殼尖尖。』,反覆地唱。師長們都會安撫,要小朋友別理他們繼續走,在 母親的記憶中,這條歌不曾間斷,台南的小朋友知道是 台北來的,態度馬上改變。

台南 土銀.jpg
台南土銀8支仿希臘石柱

母親讀小學二年級時是 昭和14年(1939年)的事,當時 台南的人口與經濟力已經無法與 台北相較,昔日的榮耀僅存在記憶中,居民內心的無奈與惆悵是一定有的,表現在小孩身上的是無掩飾的,直接羞辱 台北來列隊走路的小學生。約20年前吧,政客炒作『重北輕南』的話題,一時間南、北對立儼然形成。這句『重北輕南』讓這群政客在 南台灣喊水會結凍,幾乎達到一面倒的效果;300年的「重南輕北」雲淡風輕,100年的「重北輕南」讓人不滿?許多事沒人搧風點火是不會發生的,關鍵就在政客。2018年底的一場選舉,「重北輕南」話題鬆動了,特效藥有抗藥性了,政客也急了。我們不妨來看看「重北輕南」是怎麼來的。

台南 林百貨.jpg
台南土銀對角的 林百貨,昭和7年(1932年)12月5日開幕,與早兩天開幕的 台北 菊元百貨成為 台灣南北兩大百貨公司。

1662年 明鄭時期開始,也是 台南成為政經中心的開始,清代212年間有兩百年以 台南為政經中心,直到1885年建省,省城設在 台中之前。清代隨著中北部移民人數增加,嘉義以北設 彰化縣,北路設 淡水廳,廳治從最初暫設 彰化,短時間北移至 沙鹿再到 新竹。同治年間(1862~1874年)台灣 茶葉出口,產值逐年跳躍式提升,台北的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光緒元年(1876年)設 台北府,超過百年北部政治中心的 竹塹,反成為 台北府轄下的 新竹縣。光緒11年(1885年)台灣建省,當時 台北的經濟實力略微超過 台南,第二任巡撫 邵友濂將省城從 台中移往 台北,政治在 台北,經濟仍是 台北、台南分庭抗禮。

台南合同廳舍.jpg
官比民先行,昭和13年(1938年)興建的 台南合同廳舍,規模已降至區域都市等級。

1895年 台灣進入另一個時期,日治初期至中期 台南重要性依舊,台北出現什麼,沒多久 台南也會跟進。但隨著距離 日本內地最近的 基隆港開發,加上煤礦、金礦的開鑿,台灣頭重腳輕形成,基隆在 日治中期躍升為 台灣第四大都市。其實所謂的“第四大”是政治上的考量,隨 基隆地區人口快速匯集,大正13年(1924年) 基隆街脫離 基隆郡成為為 基隆市,原本 基隆郡各機構仍在 基隆市範圍內,實際上“郡”和“市”政治、經濟、交通都難以割捨。若將郡、市人口加總,人口遠勝 台南市和 高雄市的,即使僅 基隆市加上 瑞芳街的人口,不計入 基隆郡其他街、庄,還是超過 台南、高雄兩市。若都市排行比較,台灣排名一、二的都市都在台灣頭,如何讓其他州、郡服氣。

台北 土銀.jpg
台北土銀

接著來看南部另一座大城,高雄原本有 左營和 鳳山兩個人口稠密區,日本政府選擇兩地之間的大片土地建設南進首都,開闢 高雄港取代日漸淤積的 安平港,日治後期 高雄躍升為次於 台北、台南的第三大都市。高雄港的建設在二戰後期與光復初期稍停歇,民國48年(1959年)起開始連續12年的擴港計畫,完成後 高雄港取代 基隆港成為 台灣第一大港,76年(1987年)以後更擠身世界三大貨櫃港之一。在工業就是力量的時代,日治後期 高雄以工業都市角色興起,光復後繼續推動,民國63年(1974年)政府推行十大建設,多項大型工業集中 高雄,吸引大批就業人口,68年(1979年)升格 直轄市。一片榮景的 高雄在環保意識抬頭、政客帶動抗爭後,都市發展原動力的工業被迫關廠、搬遷,意識形態對立下,外移人數增加,2017年 台中的人口追過了 高雄。

感謝耐心看完全文,以上是「重北輕南」經過,其他自己判斷。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

                 台南市中西區公所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