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淡水 滬尾礮台(1).jpg
滬尾礮台: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1號

在 城鄉雜記「197.淡水 小白宮 & 百年緬梔」中提到『......南京條約的 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口岸外,再增加 營口、煙臺、台灣(安平)、淡水、打狗、潮州、瓊州、南京、鎮江、漢口、九江為通商口岸。十一處新增口岸 台灣佔了三處,可看出其重要性,可惜除 沈葆楨等幾位要員外,其他大臣並未重視。』。光緒10年(1884年) 中法戰爭後,清廷核心始注意到 台灣防務的重要,由 臺灣巡撫 劉銘傳加強防務,於全台重要海口地區興築砲台,在 基隆、滬尾、安平、旗後、澎湖等五處地點設十座砲台。

淡水(1).jpg

光緒12年(1886年) 劉銘傳聘請 德國技師 巴恩士(Max E. Hecht)在各處督造砲台,其中 滬尾建兩座砲台,選擇 五虎崗的第一崗 烏啾埔河岸邊建「保固東瀛」以及其後方崗頂建「北門鎖鑰」。巴恩士年僅32歲即英年早逝,葬於淡水外國人墓區,墓碑上刻著「大清欽賜雙寶三等第一寶星德國人巴恩士之墓」。臨 淡水河岸的明砲台「保固東瀛」日治時期拆除,如今已完全消失;位於山崗上的暗砲台「北門鎖鑰」持續經 日軍、國軍長期使用,大致上維持原規模,是十座砲台主體較完整保存的一座。民國74年(1985年) 臺閩地區第一次古蹟評鑑,被指定為二級古蹟,民國100年(2011年)公告為國定古蹟「滬尾礮台」,軍方撤離同時進行古蹟整修。

滬尾礮台(1).jpg

現存的 滬尾砲台面積26,711平方公尺,設置母牆與子牆兩道防護設施,母牆[圖1]是土石堆置設的土垣,土垣高6.5公尺,基座寬廣,增強砲台的防禦功能。母牆內與子牆外緣是寬達數公尺,如護城河般的通道[圖2],兩邊高牆,上寬下窄如豪溝般。子牆在大厚4.3公尺,最高處達7公尺,兩側以含鐵量高的鐵水泥敷設,十分堅固,[圖3]為兩桶受潮廢棄卻留下來的鐵水泥,質地較一般水泥堅硬。子牆[圖4]東南方設置營門,是砲台唯一出入孔道;門額題字『北門鎖鑰』[首圖],上面有「光緒拾貳年季春中浣之吉」、「合肥 劉銘傳」落款。

淡水 滬尾礮台.jpg
廣場

進入營門後是子牆所圍繞的廣場[上圖],廣場草地上由些兵房殘跡,推測為高級軍官指揮、辦公場所。依據舊文獻紀載,在 滬尾砲台東邊另有兩處規模較小的方形防禦工事,是砲台士兵們的兵房,兩座兵房之間的廣場應該是昔日的練兵場。滬尾砲台原本範圍有今日的數倍大,大正8年(1919年) 日本人拆除兩座方形防禦工事及兵房,闢建 淡水高爾夫球場,當時號稱東南亞第一座高爾夫球場。

滬尾礮台(2).jpg

子牆內有甬道[圖5],甬道下層石砌中上以後磚砌,其中設置彈藥室和兵房。各面甬道均互通,方便兵原調度,接近砲座處的甬道分為寬、窄兩條通道[圖8],增加人員的安全,並設置避彈空間。接近砲座處的甬道以緩坡[圖6]接近子牆上方的砲座,兩兩砲座斜坡以曲面銜接[圖7],方便兩砲座間的支援。整個甬道的構築相當堅固,且處處顧及到人員安全,兩側厚實,頂部較薄,考慮到萬一受攻擊時,避免爆炸震力往甬道內擴及。

淡水 滬尾礮台(2).jpg
甬道上方的被覆及通氣孔

甬道上方以砂土覆蓋可吸收震度,同時設置大量的通氣孔[上圖],子牆北面設有四座砲座,東北側為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圖9],北面為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兩座砲皆可360°旋轉,不但扼守 淡水河口,同時可支援「保固東瀛」砲台。英國製造的12吋與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口徑相當大,咸豐6年(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即是以10吋阿姆斯壯攻下 大沽砲台,可見其威力十足,滬尾砲台建造於1886年,此砲仍是當時犀利的武器,[圖10]為砲台短牆上砲彈座,可知砲彈非常的大。

滬尾礮台.jpg

子牆西北面設置兩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圖11],克魯伯後膛砲為德國的犀利武器,1870年 暜法戰爭,普魯士大勝,國王 威廉一世在 巴黎 凡爾賽宮 鏡廳加冕為德皇;此戰爭 克魯伯家族的克魯伯大砲功不可沒,此種大砲深獲 李鴻章喜愛,所以 中國各地海防以 克魯伯大砲為主。帝國主義武器競爭,新式大砲相繼出現,兩款大砲終至無用武之地,日治時期遷移大砲,二戰期間改為防空砲兵使用,目前仍可見防空砲座殘跡[圖12]

淡水 滬尾礮台(3).jpg
砲台營門往外望

劉銘傳建造的「固守東瀛」、「北門鎖鑰」在當時可謂固若金湯,但卻不曾參與戰爭。砲台完工不到10年,爆發1895年乙未戰爭,日方避開 淡水、基隆重兵防務的港口,改由 東北角 澳底沙灘登陸,由陸路攻佔 基隆,再循 基隆河到 台北,接著取 淡水。今日的 滬尾礟台屬於淡水古蹟園區三大主題園區之一,非新北市民須購票入園,門票80元,可同時參觀 小白宮、紅毛城及 滬尾砲台,算是物超所值。三座古蹟園區及周邊其他古蹟若細細觀賞要花一整天,且 滬尾礟台距離較遠,或許可分兩次行程。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清代官方建築

參考資料:新北觀光旅遊網

                 國定古蹟滬尾礮台復砲調查研究計畫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李乾郎

                 內部陳列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