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via plebeia R. Br. 節毛鼠尾草 [唇形科]
Salvia brachiata Roxb.
Salvia minutiflora Bunge
Salvia plebeia var. latifolia E. Peter
別稱:薺薴蛤蟆草、賴斷頭草、荔枝草
特徵:一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90cm;莖粗壯,多分枝,被逆向灰白色毛。葉,莖生,單葉,葉柄長0.4~1.5cm;卵形、狹卵形、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基部楔形,先端銳尖,不明顯淺鋸齒緣或淺鈍齒緣;表面疏被微毛,葉脈凹陷,背面無毛或脈上被微毛,葉脈凸起。
輪繖花序,每輪通常4~6朵花;於莖、枝頂端排列成總狀,大型植株則總狀排列成圓錐花序;個別總狀花序長10~25cm,果期延伸更長。苞片披針形,被毛,約與花萼相當。花萼鐘形,被疏毛;上唇全緣,具3隆起線,下唇2裂,裂片三角形。花冠淺紫色,長約4.5mm,冠筒內具環毛;冠筒2唇,上唇長圓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先端為凹。堅果倒卵形,細小。
分布:廣泛分布於 南亞、東南亞到 東亞以及 澳大利亞。包括 阿富汗、印度、阿薩姆、緬甸、泰國、中南半島,西伯利亞、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馬來西亞、印尼以及 澳大利亞。台灣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地區,常見於水田、道路邊,都市公園、綠地也不難見到。花期主要在4~5月。
台灣產的 唇形科(LABIATAE) 鼠尾草屬(SALVIA)種類頗多,除了 黃花鼠尾草(S. nipponica var. formosana)的花較大型外,其他種類花朵都偏小,但因為植株也小,整體有輕盈、小巧美感,仍然是野花愛好者青睞的一群。不過 節毛鼠尾草(S. plebeia)例外,本種在 台灣的 鼠尾草屬(SALVIA)中植株最壯碩,花徑卻最小,與其他昆仲顯得格格不入,花小到不易聯想為 鼠尾草(SALVIA)。
節毛鼠尾草(S. plebeia)喜歡的環境也異於其他種類,它不長在森林中,常出現在空曠處,都市公園大型草坪也常見,前提是要趕在除草前。僅管本種其貌不揚,通常都被當成雜草般砍除,不過仔細看它小小的唇形花,淡淡的紫或粉紅色,其實也算漂亮。只是花實在太小,加上植物體又大,就算說明白是 鼠尾草屬(SALVIA),理會的人也不多。
唇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唇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