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接續「188.田中 乾德宮 與 員集路老街」,這一篇從員集路與中州路十字路口,上篇的[圖14]的員集路2段349號角間開始左轉往 田中車站方向(往東)開始。這一段是中洲路1段,門牌號碼從車站起編,單號邊轉角處角間已翻建成大樓,「長青茶莊」門牌號碼是員集路2段427號,隔壁的「守真生命禮儀」門牌才是中洲路編號,從中州路1段251號開始連著三棟都是老式街屋[圖1]。
247號是「黃榮利製香舖」,再隔壁是243號的「三和油廠」及239號「再豐油廠」以及幾間生產豆菇的醬園[圖2],胡麻油等食用油及豆菇是 田中的特產之一,這裡連著都是賣特產的商號。對面218、216號[圖3]也是兩棟老宅,216號掛著『三支雨傘標』招牌,應該就是間西藥房吧。旁邊是東路街,東路街底有百年古厝「壽山堂」,文章後段再介紹。接著是幾棟新式建築後連著208~202號[首圖]、[圖4]連四棟同樣式老街屋,有住家、牙醫診所以及碾米廠。
續前行到南北街口以及再往前都是新式樓房,全國電子、屈臣氏、寶島眼鏡、遠傳、...等的門市集中在這裡,很明顯這段是 田中的鬧區。南北街內有多家美食小吃,是 田中的美食街,中段的「田中農會」是棟實用型 日治官方廳舍,別錯過了,旁邊農會新大樓正對新宮街,可連接員集路。言歸正傳,過南北街口幾間店面後,雙號(北)邊184、182號[圖5]老街屋出現了,續往前單號(南)邊有約三、四個店面的缺口,是 田中國小大門,大門內經過長長的馬路才到教室。
田中國小大門斜對面精緻的三連棟老街屋,旁邊兩棟二樓是方窗,上方是 女兒牆,中間158號[圖6]拱窗加圓柱,山頭上還裝飾著一隻鳥,陽光刺眼,看不出是鴿子、老鷹還是其他鳥類。接著是有厚重感的大宅「禾田護理之家」[圖8],可惜正立面被廣告擋住,其斜對面也連著數棟老街屋,其中147號「益生齒科診療所」[圖7]山牆上嵌著年代及英文?太斑駁了無法辨識。接著126~122號三連棟[上2圖]也是大宅,中間124號山頭短牆有堂號或店號方框。
單號邊117、119號[圖9]是「寶樹茶莊」和「台農乳品」,旁邊一樣還有幾棟老宅,之後到中路街以及再過去大多是翻新或改建樓房。接近車站雙號邊又連著出現好幾棟老街屋,正立面有些被廣告看板半遮,也有整棟以新建材包覆的,[圖10]是56~52號,[圖11]是48、46號,中州路尚存的老宅到此告一段落,繼續走就到了 田中火車站[圖12],車站前好大一塊綠地,是移除糖鐵車站後的空間,綠地外圍馬路排班計程車不少,可推測這是座忙碌的車站。
站前綠地中有一棟整修好的 日式建築,原為 糖鐵 田中車站,現在改成「田頭水文史館」。建築物小巧、簡單以實用為主,懸山式屋頂,也就是 日本稱的 切妻造;日式房舍很難見到 硬山式屋頂,懸山式屋頂算是較簡易的樣式,適用於各地的小車站或糖鐵車站。這邊簡單解釋一下 硬山式和 懸山式屋頂好了,傳統建築最簡單的屋頂就是兩面斜坡[註],斜坡兩端山牆封閉的稱「硬山式」,斜坡突出山牆形成屋簷的稱「懸山式」;台灣的合院、民宅絕大多是硬山式,日式建築則多為懸山式,有機會注意一下便了解。
[註]兩面斜坡的屋頂簡稱二坡,也有人稱它「二坡水」或「二坡出水」,大致上就是 硬山式和懸山式兩種樣式。至於 歇山式或 廡殿式等有四面斜坡的屋頂,衍生出“四坡水”這個名詞,但少見。專有名詞有其必要性,可省去冗長的解釋,但個人對於同意思的名詞,選擇以常用、簡單、易懂的為優先,儘量避開少見以及派系、區域性特有的名詞。
老街的部分暫時介紹到此,田中老街區內,大廟 乾德宮、壽山堂以及 田中農會也是重要的文化資產,乾德宮簡單敘述在 城鄉雜記單元的「188.田中 乾德宮 與 員集路老街」中,田中農會請參考同單元「187.田中農會」,本篇最後來介紹 壽山堂。因舊街屢受水患之苦,清末秀才 陳紹年先生在新街建 秀才厝,同時鼓吹鄰里同往;明治38年(1905年) 縱貫鐵路 田中央驛開始營業,加速了新街發展;最後連 悅興街時期老廟留下的 石獅都從舊街搬過來,正式宣告 田中央取代 沙仔崙成為此地區核心。
壽山堂在 復興路、南北街和東路街的街廓上,大門在 東路街上,隔街就是 景崧醫院的後院,景崧醫院亦為陳家子弟創建。早晨復興路、員集路角落的零售市場人潮眾多,且延伸到復興路過南北街,以及南北街上都是攤販,想觀賞古宅近午或下午較妥。壽山堂[上圖]是座不對稱的合院,左護龍較長,看起來是傳統合院與日式建築混合的住宅,建造年代在 日治初年。與傳統合院最大的不同是半中式半日式的 歇山式屋頂(日本稱 入母屋造),還多了一對翹翹的燕尾,名列縣定古蹟。因為是私人宅邸,我僅在圍牆外拍攝,沒有其他照片就簡短介紹到此。
其他城鄉請點選:城鄉地圖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田中觀光商圈發展協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