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山白蘭 新竹 尖石後山.jpg
新竹 尖石後山

Aster lasiocladus Hayata  絨山白蘭  [菊科]

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lasioclada (Hayata) Hand.-Mazz.

Aster trinervius D. Don. var. lasioclada (Hayata) Yamamoto

Aster ageratoides Turcz. ssp. lasioclada (Hayata) Kitamura

絨山白蘭 新竹 尖石後山(1).jpg
新竹 尖石後山

特徵:多年生半灌木草本,具長走莖,莖高30~90cm,莖密粗毛,直立。基生葉開花時枯萎,下部葉寬卵形,鋸齒緣。中部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3~8cm;鋸齒緣,離基三出脈,上表面密被剛伏毛,觸感粗糙,下表面被腺毛及柔毛,觸感綿滑。

頭花多數,呈繖房狀花序,頭花花梗長度0.5~3cm。總苞厚質,倒圓錐狀、鐘狀或半球狀;苞片3層,外層較短,裡層最長,排列成不明顯覆瓦狀;密被灰褐色或黃褐色絨毛。頭花徑約1.5~2.0cm左右;舌狀花白色,單層;筒(管)狀花黃色,多數。瘦果倒卵狀長圓形,喙不明顯,冠毛灰白色至褐色,長3~4mm。

絨山白蘭 武陵農場 桃山步道.jpg
台中 武陵農場 桃山步道

分布:中國(華中、華南)、台灣、海南島。台灣分布於中高海拔山區,以北部較為常見。與 泛山白蘭(Ser. Ageratoides)一樣,多出現於林緣,道路或步道旁,本種偏好有岩石的環境,喜出現於山壁邊半遮蔭處。花期以秋季為主。

山白蘭(A. ageratoides)及 絨山白蘭(A. lasiocladus)外觀非常的相似,有些看法依舊將兩者維持在變種(Varietas)或型(Form)的關係。這裡依據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作法,將 絨山白蘭個別列出。

絨山白蘭 新竹 尖石後山(2).jpg
新竹 尖石後山

絨山白蘭(A. lasiocladus)與 山白蘭(A. ageratoides)非常相似,著實不好區分,詳細在 山白蘭(A. ageratoides)中已敘述,可點連結觀看,有比較圖可清楚比對。一般而言,前者頭花花梗較短,植株顏色呈灰綠色,且植株多為直立,葉子質感較厚;後者花梗較長,植株色澤偏綠,以斜生或懸垂居多,葉較大質感較薄,外觀上可依此區別。

絨山白蘭(A. lasiocladus)與 山白蘭(A. ageratoides)如此相似,中國的學者多視兩者為變種關係,可能他們 泛山白蘭(Ser. Ageratoides)種類太多,不易細分其中差異。不管兩者之間關係如何,兩近緣種之間是否產生雜交種?兩者生長環境是重疊的,在同區域常同時存在,且似乎有混生,理論上是可能出現雜交種的,實際上呢?以下是個人觀察。

在同個區域同一海拔,絨山白蘭(A. lasiocladus)花期顯然較早,當其正在盛開時,附近的 山白蘭(A. ageratoides)可能還沒有花苞,還要差半個月左右才開花。一個區域見到 山白蘭(A. ageratoides)盛開時,絨山白蘭(A. lasiocladus)花早就凋謝了,甚至連果實都熟透飛走。不知是否真的如此,或是我想太多了。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