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sa diplotricha C. Wright ex Sauvalle 美洲含羞草 [豆科/含羞草亞科]
別稱:巴西含羞草
特徵:匍匐或斜生半灌木,植株高可超過1m。枝條堅韌,4稜形,具4排倒刺。葉,二回羽狀複葉,具3~7對羽片,每一羽片10~25對小葉;小葉長橢圓形,長3~5mm,兩面疏被毛,先端銳形。頭狀花序,球形;雄蕊8,花絲淡紫粉紅色或白色。莢果長橢圓形,微彎,長15~35mm,密被剛毛;成熟時呈褐色。
分布:原生於熱帶美洲,已擴展至全球熱帶地區。台灣出現於中、南部平野,以墓區、休耕旱作地最為常見;全年可見花、果,以秋、冬較盛。
臺灣維管束簡誌中列出兩種 含羞草屬(MIMOSA)植物,含羞草(M. pudica)與 美洲含羞草,皆來自 熱帶美洲,可能依歸化先後差異,M. diplotricha中文名稱前冠上“ 美洲”區別。後者植株比前者大上許多,葉子觸摸後一樣會閉合,但速度沒有前者那麼快大;枝條堅韌,上有四排倒刺,傷害力十足。近年又有一種 刺軸含羞草(M. pigra)偷渡進來,植株更巨大,更恐怖,正由南部地區慢慢擴散開來。
還記得新兵集訓的“三行四進”,在草地上爬行時,若誤入 含羞草(M. pudica)叢,被細刺扎是躲不掉的,有點兒疼但不礙事。美洲含羞草可不一樣,輕忽它莖上的倒刺,會被扎地哇哇大叫;別被“含羞”兩個字給唬了,那是指葉子受外力時會閉合,實際上它們非常凶狠。本種在南部是常見野草,有逐步北上的趨勢,目前,苗栗縣較南邊各鄉鎮可以見到。
豆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豆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