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跨越 濁水溪(西螺溪)下游,於 昭和11年(1936年)開始建造,歷時3年完成32座橋墩;因 太平洋戰爭爆發而停工,直到 光復後 民國41年(1952年)政府在美援下才興建完工。長度達1939公尺,完工時為 遠東第一長橋,僅次於美國 舊金山 金門大橋,世界排名第二;完工後延宕數十年的縱貫公路接通,南北交通幹道不必繞行 二水、林內間跨越 濁水溪。
連接 溪州與 西螺的 西螺大橋,初建時為 鐵、公路並用橋樑。公路方面貫通台1線縱貫公路,車輛不必繞行台3線山線公路,縮短了 彰化平原與嘉南平原的距離。鐵路方面連接 濁水溪兩岸 台糖鐵路,串聯 溪湖糖廠與 虎尾糖廠兩大糖鐵系統;民國68年(1979年)因公路運輸需求,拆除了其上鐵軌。
曾經是全台灣最風光的鐵橋,隨著濁水溪上一條條大橋的興建,退居第二線。包括 高速公路 中沙大橋以西,溪州、西螺、自強、西濱等五條跨越 濁水溪下游的大橋中,其長度最短,不再有『遠東第一長虹』之稱。西螺大橋僅雙向車道,運輸功能被 溪州大橋取代,一度面臨拆除;幸賴兩岸 雲林縣與 彰化縣政府努力,被保存了下來。
這一座長1939公尺,寬7.3公尺,32座水泥橋墩,31個桁樑組成的鐵橋;紅色鋼桁架上掛著『西螺大橋』四個大字(完成時的 行政院長 陳誠所題),是大家對大橋的印象。這座跨越 濁水溪,連接 彰化、雲林兩縣的老橋,終於在 民國90年(2001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成為 西螺鎮、溪州鄉重要的觀光資源。
我剛巧遇上12月11日『2010年 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溪螺文化季』第二天活動,特色小吃橋上大集合;本來想好好品嘗一番,可惜時間太早,橋面上的攤商大多還在準備,無緣大快朵頤。不過能悠閒徒步在橋上,這種感覺還真棒,畢竟它在我內心裡,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經典建築。
其他鐵路相關文章請連結:鐵路印象目錄
參考資料:西螺鎮公所
溪州鄉公所
印象西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