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水 牛罵頭遺址 與 鰲峰公園(1).jpg
牛罵頭遺址俯瞰清水市區

清水舊稱 牛罵頭,是 台中海線的大鎮之一。大正9年(1920年),臺灣行政區域大幅改制,設五州二廳,台中州海線設置 大甲郡,郡治設置在 牛罵頭,同時改名為「清水」;轄 大甲街、清水街、梧棲街、沙鹿庄(街)、外埔庄、大安庄、龍井庄、大肚庄等8街庄。部落格「鐵路印象」單元曾介紹過「清水車站 & 震災紀念碑」,繼續在「城鄉雜記」單元繼續介紹各鄉鎮。

清水公園.jpg

冬季北部、東部容易受 東北季風影響,天氣不穩定;苗栗以南不受 東北季風影響,台中海線成了假日蹓躂的目標,多次到訪。海線幾個大鎮人文、史跡都非常豐富,以“遊記”來寫怕遺漏太多,篇幅也太長;將個別標的以短篇描述,置於“城鄉雜記”單元下,寫起來較輕鬆。選哪個景點呢,就從「清水公園」開始吧。

清水 牛罵頭遺址 與 鰲峰公園.jpg

清水公園創設時間相當早,原為 清水街運動場,昭和12年(1937年)改建「清水神社」,規模頗大,於 昭和17年(1942年)升格成「鄉社」,光復後廢 神社闢為公園。公園入口一在 中清公路(台10乙公路)大轉彎處,另一地點在 大街路 地政事務所、自來水公司旁,原 神社參拜道[圖1],有「鰲峰山公園」標示。由此進入步行約250公尺階梯結束,途中經過 林務局管理所[圖2]、震災紀念碑[圖4],上到 中清路連接過來的車道[圖3]。這裡有 獅子會捐贈的涼亭一座,海拔約50m,等於從 參拜道入口上來,海拔上升40公尺。

清水 牛罵頭遺址 與 鰲峰公園.jpg
由營房改建的 牛罵頭遺址展示館

因 清水神社建造,史前文物出土,昭和17年(1942年)考古學者 國分直一 正式發表此地的「史前遺址」;光復後國內學者接續研究,民國64年(1975年),學者將中部地區 新石器時代文化層發表為「牛罵頭遺址」。90年(2001年)學者 劉益昌 等進行挖掘,大量器物出土,91年(2002年)指定為「縣定古蹟」;94年(2005年)部隊遷出,園區進行規劃,長時間封閉,102年(2013年)7月開園,供民眾參觀。

清水 牛罵頭遺址 與 鰲峰公園(2).jpg

「牛罵頭文化遺址園區」仍在試辦階段,僅設管理員,登記後可入內;目前正面等兩座房舍可入內參觀,內有出土器物展示[圖5];右側標示「南勢坑史前遺址」[圖8]的館舍,整修中未開放。操場上放置一對昔日 神社的「高麗犬」,左側(面對右)閉嘴代表『吽』[圖6],右側(面對左)張嘴的是『阿』 [圖7],這兩個字是 梵音,在 佛教象徵宇宙、圓滿等等意思。台灣廟宇的 石獅分公母,日治時期雕刻的 石獅喜採“公張嘴、母閉嘴”型式,其意義有諸多說法,實際上是受 日本 高麗犬影響。

清水 牛罵頭遺址 與 鰲峰公園(2).jpg
鰲峰山公園草坪

清水公園、牛罵頭文化園區都是「鰲峰山公園」的一部分,屬於 大肚台地的一部分。大肚台地由 大甲溪南岸起,至 大肚溪(烏溪)北岸,這座台地在 郁永河「裨海紀遊卷中」曾有描述;郁君因大雨在 牛罵社數日,曾嘗試登上山麓,以“披荊狒草”、“荊蟒樛節”、“林木如蝟毛”、...等等詞句形容 大肚台地。如今除 台地邊坡尚存此種環境外,緩坡及台地頂都已開發,種植 番薯及 花生,呈現紅土裸露景象。

清水 牛罵頭遺址 與 鰲峰公園(1).jpg

鰲峰山公園是座運動公園,闢各類球場及大型自行車場,公園部分立有 扶輪社百周年銅雕[圖9]、健康步道、涼亭等設施。開車來此自然是方便,選擇從 神社崎步行上來,再由 觀音巷[圖10]下至 清水大廟「紫雲巖」似乎更佳;如此,沒有交通工具束縛,想怎麼逛就怎麼逛。鰲峰山看似乾燥、荒蕪,但湧泉豐沛,處處可見小型 自來水設施[圖12],這也是地名以“清水”取代“牛罵頭”的原因。四格照片還有一張不知該放甚麼,當日見到揹書包、穿制服幾名高中生在躲教官,想到學生時代的自己;哈哈,原來步道可連接 中清公路(台10乙公路),走過去好大一所學校「嘉陽高中」[圖11]

參考資料:清水區公所 觀光導覽

                 現場看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