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 大屯山.jpg
大屯坪上大屯山的步道

目前的時節應該算是夏末吧,標題原本依 農曆七月寫「孟秋的大屯山」,想一想還是改“夏末”比較妥當。這個季節低海拔地區開放的野花種類不多,但運氣好能遇上提早登場的秋季野花,到戶外走走還是有點收穫。沒特定目標時,範圍大些機會較多,週休兩天就分配一天去海邊,一天到山裡,希望今年五月以來的狗屎運能持續保持。週六選定到 東北角海岸 南雅和 龍洞,還是想去找 日本翻白草;睡覺前 老婆知道我的目標是 東北角海岸,當下決定同行,國家級風景區吸引力果然不同。搞不清自己哪根筋不對,秋天了還滿腦子想找春天的花,結果當然只能遊山玩水,中午在 澳底吃完海鮮後便打道回府。

大屯山.jpg

週日選擇到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 二子坪,這裡有 台灣島槐[圖i],一種列名瀕臨滅絕的 豆科植物,目前正是花期;木本的瀕危植物挑戰性低,只要知道位置不會找不到,更何況本種 管理處已著手復育,很容易就能見到它們。今日的 二子坪遊客多到很離譜,想避走 面天坪,路上遊人絡繹不絕,回 二子坪改往 大屯坪,總算是找到寧靜;回家後查明原因,原來是媒體報導 向天池積水豐沛,吸引了大批上山的人潮,連帶的 二子坪也跟著熱鬧起來。一個人獨行隨時可更改行程,到達 大屯坪後不想走回頭路,順著石階上 大屯山頂,再循步道、車道走回 自然公園停車場,繞一圈3~4公里吧,拍了不少東西,選一些貼於下。

動、植物篇

夏末的 大屯山1.jpg

[圖a]大葫蘆步行蟲(步行蟲科):屬於中大型 步行蟲,體長可接近4cm。步行蟲是肉食性昆蟲,受驚嚇會排放具異味氣體,是一群不好惹的傢伙。本種零星出現於郊野,習性不清楚,屬於偶遇的 昆蟲。
[圖b]紅圓翅鍬形蟲(鍬形蟲科):秋天出現的 鍬形蟲,極常見的種類;通常九月份以後數量才會增多,這一隻算是早出的個體,是隻母蟲。圓翅屬鍬形蟲幼蟲吃腐質土,不同於大多數的 鍬形蟲幼蟲啃木頭。
[圖c]孔雀蛺蝶(蛺蝶科):常見的 蛺蝶,翅膀上的“大眼睛”是 孔雀蛺蝶明顯的特徵。生性敏感、飛行速度快,不易接近;若非其數量很多,容易遇上,否則想拍牠還真不容易哩。
[圖d]樂仙蜻蜓(蜻蜓科):溪流常見的蜻蜓,合胸呈深藍色,腹背有鮮明黃斑,算是很漂亮的 蜻蜓。這隻出現在 大屯坪芒草原中,頗感意外,推翻了個人對 樂仙蜻蜓棲地的認知。

夏末的 大屯山2.jpg

[圖e]台灣澤蘭(菊科):本種從海邊到海拔3000公尺以上高山都有它們蹤跡,能適應裸岩、草地、林緣以及潮濕澤地邊多樣性環境;儘管其貌不揚,不妨多看它幾眼,有這種本事的植物,真的很少。
[圖f]日本紫花鼠尾草(唇形科):鼠尾草是相當漂亮的一群野花,色澤豐富、顏色豔麗,除 節毛鼠尾草外都是不常見種類。這次沒遇到稀有的 黃花鼠尾草,見到本種還是很高興,畢竟除 大屯山區外,我還不知道哪裡能見到它。
[圖g]香茶菜(唇形科):唇形科植物常帶有香氣,使用在 中藥或 草藥裡的比例相當高,香茶菜這個名字或許聽過的人不多,它有另外的名稱,叫做「延命草」,知道有多厲害了吧。
[圖h]台北肺形草(龍膽科):龍膽科是高雅、美麗的一群野花,其中 龍膽、當藥兩個屬是植物社群討論的要角 。肺形草關注的人也不少,要分辨它讓人頭疼,拍照時不能忽略 花萼裂片,否則會查不到種類。

夏末的 大屯山3.jpg

[圖i]臺灣馬鞍樹(豆科):特有種,又稱 台灣島槐,數量稀少的 豆科樹木,列為 瀕臨滅絕等級。本種在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分布,零星出現於 二子坪、二子山、面天山、向天池、大屯山西峰。
[圖j]台灣馬藍(爵床科):很常見的野花,藍紫色喇叭狀花朵相當吸引目光,我一直覺得它很像 法國號那個巨大的開口。台灣馬蘭可長成灌木狀,植物體大但著花不佳,可能因此未成為栽植花卉。
[圖k]水鴨腳秋海棠(秋海棠科):大屯火山群最常見的 秋海棠,不知是誰將它取名為 水鴨腳;人家花兒開得清新脫俗,只因為葉子不規則重鋸齒緣有些而像鴨掌,變成 水鴨腳,情何以堪呀。
[圖l]小杜若(鴨跖草科):鴨跖草科的 杜若屬,沒開花時實在不像單子葉植物,見到山區潮濕泥土中冒出一棵棵野草,呆若半晌,不知它是誰。不過花一開便知曉了,鴨跖草特有的小巧、精緻特質,展現無遺。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