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小砲台.jpg
安平小砲台

2021年10月的 台南行還有一處 乾隆海堤和 安平小砲台一直沒寫,本來考慮以「滄海桑田」方式比較古今地圖,介紹這處小景點。10月後接了新工作,密切與 律師、會計師、地政、公所、...等人或單位接洽,白天勘查、鑑界、會勘,晚上整理當日資料及準備隔日所需,實在沒心思再去翻台灣堡圖等老地圖來比較,就先以「城鄉雜記」景點介紹寫出來,要不要寫一篇「滄海桑田」以後再說。

安平.jpg

安平北側西側有許多洋行遺址,上面地圖僅標記尚存的 英商德記洋行與 德商東興洋行。這些洋商昔日有自己的碼頭,洋行就建在碼頭邊。帶點想像力,昔日的海岸線北側在 德記洋行,大英帝國永遠選最佳位置,佔據 安平突出的西北角;地圖沒標記的 美商在其東南邊海岸,德商 東興洋行是西側海岸。再南側就是 乾隆海堤,道光20年(1840年) 鴉片戰爭後,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姚瑩在海堤上建造了砲台;同治13年(1874年)海防欽差大臣 沈葆楨建 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知府 周懋琦再修砲台,相比之下遂稱它「安平小砲台」。

乾隆海堤

乾隆海堤.jpg
乾隆海堤

乾隆海堤相傳是 乾隆時期的 知府 蔣元樞在位時修建的,蔣元樞於 乾隆40年(1775年)至43年(1778年)期間擔任 臺灣知府,曾編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內容有「...潮水朝夕沖擊安平沙岸易於坍損,乃興建海堤...」一段話,因此將這段堤防稱為「乾隆海堤」。蔣元樞任知府僅3年,建樹達40件之多,北至 淡水廳 雞籠城 望樓,西至 澎湖 黑水溝 西嶼燈塔。蔣知府風流倜儻有“蔣公子”稱謂,相傳 喜鵲就是由他引入的,因此有“客鳥”的稱呼,以別於原本就有的鳥類。

乾隆海堤(1).jpg
乾隆海堤

這段海堤所使用的材料與 安平小砲台相同,所以這段海堤是否為 蔣元樞《臺郡各建築圖說》所稱的海堤已難考證,或許是同一段曾經重修,也或許此段與 蔣元樞無關,因 蔣元樞頗受人民愛戴,此段 清代海堤就一直以「乾隆海堤」來稱呼,以茲紀念這位知府。蔣知府於 乾隆46年(1781年)逝世於 福建,翌年葬於故鄉 江蘇 常熟;台南 風神廟內有奉祀 蔣元樞神像,但已失竊,另外 永康 鹽行禹帝宮內亦有安置神像。

安平小砲台

安平小砲台(1).jpg
安平小砲台

安平小砲台就是位於這段海堤的一座砲台,捍衛 台江內海南側政經中心府城的海口,是 道光20年(1840年) 鴉片戰爭後,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姚瑩緊急建造17座小型砲台中的一座。這些砲台初時趕工非常簡陋,僅以竹簍、麻袋裝沙堆疊作為防禦工事,再逐步更替改為石造砲台。由於 台江內海淤積,海岸線外移,砲台失去海岸防禦功能而逐漸荒廢,如 四草砲台,現今已完全感受不出與海岸防禦有什麼關聯。

安平小砲台(2).jpg
安平小砲台

同治13年(1874年) 牡丹社事件,清廷感覺事態嚴重,派遣 福建船政大臣 沈葆楨以 欽差大臣身分來台統籌防務,沈葆楨在 二鯤鯓建造了一座西式的大型砲台,兩年後於 光緒2年(1876年)完工。新完成的 二鯤鯓砲台有「安平大砲台」之稱,海堤上這座砲台相對則稱「安平小砲台」。如今所見的 安平小砲台已非當年 臺灣知府 周懋琦重修後的樣貌,日治、民國都有增築防禦工事。滄海桑田,小砲台面對的水域封閉後,已無任何防禦功效,民國74年(1985年)公告為古蹟。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清代官方建築

參考資料: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 安平小砲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