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sera spathulata Lab. 小毛氈苔 [茅膏菜科]
Drosera lourciri Hook. & Arnot
別稱:匙葉茅膏菜、金接梅
特徵:食蟲植物,多年生草本,無莖。葉,基生,匙形,水平放射狀呈 蓮座狀;長9~25mm,寬2.5~3.5mm葉緣及上表面具腺毛,綠色至紅色。花葶纖細,長可達15cm;總狀花序,不分枝,花單枚至數朵,依次綻放。花徑約4mm萼片5枚,橢圓形,被腺毛;花瓣5枚,倒卵形,白色或淡紫紅色;雄蕊5枚,花柱3。蒴果細小。
分布:日本、琉球、台灣,東南亞到 澳大利亞。台灣分布於北部低海拔地區,喜出現於濕地或山壁。花期不定,花朵綻放時間極短。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裡,茅膏菜科(DROSERACEAE)共列出一屬(茅膏菜屬(DROSERA))四種,其中除了 小毛氈苔算是局部常見的植物外,長葉茅膏菜(D. indica)被列為嚴重瀕臨滅絕等級,亟待保護;茅膏菜(D. peltata)比起前者更是難得一見,隻字片段的資訊,始終無法更近一步了解原生族群狀況;金錢草(D. burmannii)數量也很稀少,與 小毛氈苔外觀容易混淆,容易被忽視。反正這一群 食蟲植物,既獨特又神秘,不論數量多寡,都是愛好者收集對象。
小毛氈苔是典型受“稀有植物”盛名之害的種類,本種原本在 台北盆地北緣的 大屯火山群及五指山列,南側 文山、石碇以及 基隆火山群有著龐大的族群。十數年前,媒體將之報導為稀有植物,並敘述某生態團隊如何復育成功;一時間多少熱心人士爭相採集,想好好來保護這個物種,野外的 小毛氈苔族群快速消失。那時因為不知野外的 小毛氈苔面臨如此大的採集壓力,還答應朋友登 台北郊山時,幫忙帶些回來,結果自然是找不到。
十幾年過去了,莫名其妙遭受無妄之災的 小毛氈苔,漸漸地恢復量;現在,只要了解它喜歡的環境,想找到它很容易,山區道路不說,平地省道公路旁都有。但被冠上“稀有植物”頭銜這個“殊榮”,讓其野外族群始終蒙著一層陰霾;總是有人覺得它不易見到,於是某族群位置曝光,接著就是變成稀稀落落。拜託,它真的很多,不是稀有植物,不需要多餘的關懷就會長得好好的。
茅膏菜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茅膏菜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