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甲 文昌祠(2).jpg
住址:台中市大甲區文武路116號

文昌祠是 大甲街區鬧中取靜極佳的場所,路過此地時,總會騰出一點時間,將車子停在 文昌國小邊或 鎮公所旁,走入 文昌祠上香或合十,感受一分清閒。2013年底再次來到 文昌祠,因屋頂嚴重漏水,整棟建築以鋼架、鐵皮罩住,氣氛盡失,想說待整修完成再介紹這座 三級古蹟。再次路過情況沒改變,上網查才知今年6月完成 學者會勘,明年才要動工修復,不等它,就既有照片先寫了。

大甲.jpg

大甲文昌祠在昔日 西門附近,同治6年(1867年) 舉人 何清霖向官府請設 義塾獲准,後因經費問題作罷;光緒11年(1885年),新竹 知縣 方祖蔭、貢生 陳肇芳再度倡議建 義塾,貢生 謝棠華捐地,仕紳 陳肇芳、林鳳儀共襄盛舉,於 光緒14年(1888年)6月落成。義塾供奉 文昌帝君、朱熹、韓愈、魁星爺等 神祇,稱為「文昌祠」,光復後 配祀 孔子,也稱「孔子廟」。

大甲 文昌祠.jpg
文昌祠前埕的配置

日治後 義塾短暫權充 幼稚園、小學教室,其命運大致上與 台灣各地的 書院一樣,中日戰爭(1938年)後存廢陰影壟罩,光復初期不受重視;民國38年(1949年)政府遷台,主體遭 官方借用,廂房被 違建戶侵占,幾乎破壞殆盡。大甲文昌祠 違建戶於73年(1984年)辦理遷出,74年(1985年)由 內政部公告為 三級古蹟,因隨時有塌陷可能而封閉;84年(1995年)完成修復,重新開放,提供 大甲一處鬧中取靜的絕佳場所。

台中.大甲【文昌祠】.jpg

修復後的 文昌祠入口 老榕樹[圖1]八卦形座椅,常有 居民在此乘涼,與門前 照壁[圖2]、辦公廳[圖3]、公車亭構成一處緩衝區,還沒入內就感受到一股文藝氣息。祠內寬敞的前埕旁有 聖蹟亭[圖4],這是昔日燒書籍、字紙的爐子,造型似乎略寬廣些。有一說,燒金紙的 金爐,煙口朝頂方便 神明取用,敬字亭煙口朝四方,字紙灰燼化作鳥雀飛翔。看多了 敬字亭(聖蹟亭),傳說終歸是傳說,煙口直上者不在少數。

 大甲 文昌祠(1).jpg
元宵節掛滿小朋友燈籠彩繪作品

運氣好會遇上 志工,導覽解說歷史、典故及建築、裝飾。文昌祠落成後不到10年,政權從 大清帝國轉移到 日本帝國,等於說大部分維修都在 日治時代,主體結構[圖8]沒改變,但裝飾上參雜了些許 日本味道,據說[圖5] 步通、員光[註]上的畫作帶有 日本 浮世繪的味道,繪著 富士山風景,可惜已完全斑駁。格扇窗上「璃虎(龍)圍爐」[圖6]圖案,看得出幾隻 璃虎?四隻 靛色璃虎圍著兩隻 赭色璃虎構成的 香爐,還有嗎?

 台中.大甲【文昌祠】(1).jpg

左耳房是 大甲五十三庄武藝研習辦公室,左廂房是 文物館,內擺放著台灣最大的 挵獅頭[圖7],臉部貼上金箔,好親切的感覺。舞獅是 廣東、福建、台灣、日本、琉球的傳統民俗,台灣目前常見的為 廣東獅,造型花俏,能張眼開口;但我小時候的 挵獅可都是[圖7]這種 圓臉獅頭,臉綠色,偶有貼上金箔的“金面獅頭”。台灣的 扁臉獅頭不及立體的 廣東獅頭精緻,挵獅的花招也較少;但這是我們的傳統藝術,千萬要好好傳承呀。

[註][圖5]照片中的 獅子稱「獅座」,這是樑枋上固定“斗”的「斗座」,若雕成 象形就稱「象座」,以此類推。獅座下方的 樑稱為「通」,“通”有 大通、步通、串角通、...各式各樣,依位置、功能有自己的名稱;「通」下方的木板稱為「員光」,用以固定樑與兩支柱子銜接的角度,讓樑柱不會因地震、重量而歪斜。員光因面積足夠,常繪製精彩的戲文,觀賞廟宇裝置藝術不可錯過。

傳統建築各構建有其特殊名稱,依地區、匠師傳承同樣構建稱謂不一定一樣,因此介紹 傳統建築時,個人通常避開這些術語,儘量使用 通、柱、瓜、斗、...等等通俗名稱;有時不得不加上特殊名詞時,也會選擇大多數人習慣的用語。

敬字亭地圖

孔廟、書院相關文章請點選:孔廟、書院地圖

參考資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大甲文昌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