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uga nipponensis Makino 日本筋骨草 [脣形科]
Ajuga matsumurana Kudo
別稱:日本散血草、散血丹、苦地膽
特徵: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及斜上,幾無基生葉;莖被柔毛。葉橢圓形至橢圓狀狹卵形,不規則粗鋸齒緣,被短毛。花冠徑1~1.2cm,白色,略帶淡紫色紋,內面近基部具毛環;假單唇,上唇極短,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長。小堅果,橢圓形,長約2mm。
分布:中國、日本、台灣。台灣零星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地區,多出現於牆角、駁坎等潮濕角落,野生的罕見,但各地 藥用植物園常見栽植,花期通常在春至夏季。
日本筋骨草外型與 台灣筋骨草(A. taiwanensis)相似,個人對於兩種間的分辨頗感到困擾。根據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檢索表描述,植株直立或斜上時,莖被長柔毛,花白色者為前者;莖被短毛,花淡藍色至淡紫紅色為後者。事實上,日本本土產的是有 淡紫(藍)色與白色兩型,台灣產的顯然不會只有白色花型。另外在 台灣筋骨草(A. taiwanensis)中提到,野外算常見的一種花朵很小,開著白花的又是誰?
或許是庸人自擾,筋骨草這種民間廣為栽植的藥用植物,加上栽培時間久遠,種源可能來自各不同地點,外觀上自然會差異。若論人類栽植下的變異,如果以 甘藍菜(Brassica oleracea)的各品種來論,筋骨草的差別根本不算是變化;當然啦,不一樣科別的植物不能拿來這樣比,這裡僅僅是舉個誇張的例子而已。
春節連假時到猴硐走春,見到這一叢特大號“臺灣筋骨草”,拍完照貼在 自然攝影中心貼圖,經由 楊教授提醒特徵不同,再次前往看個仔細,確定是 日本筋骨草。坦白說在現場我仍然無法在外觀上確認種類,只是感覺它的花來的大一點點;以瑞士刀剪下一朵花,觀察花朵內面基部有毛環,才確定它是 日本筋骨草。台灣原產的 筋骨草屬(AJUGA)植物,本種與 矮筋骨草(A. pygmaea)在特徵上提到“內面近基部具毛環”。
拍到野生的稀有植物喜悅是不言而喻的,部落格介紹的植物雖不是全然為野生植物,但我盡量要求自己,對於 稀有、瀕危及 蘭科植物這些特別受“關懷”的種類,儘可能只貼野外生態照片;否則到各 植物園、蘭園去拍栽植品或到 生態園區找復育品多容易呀,給自己一點壓力,摸索起來較有趣。另外,未仔細對照這兩種相似 筋骨草前,覺得它們好像,照片看著看著發現差異還不小;將兩種擺在一起比較,果真是有很大的不同,仔細瞧、用力看,相信再次遇到不會再看走眼了。
唇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唇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