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chesnea chrysantha (Zoll. & Mor.) Miq. 台灣蛇莓 [薔薇科]
Duchesnea formosana Odashima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將本種併入 蛇莓(Duchesnea indica)中,僅在附帶說明中提及。
別稱:皺果蛇苺、蛇莓、地楊梅、一點紅、 小草莓
特徵:多年生匍匐性草本,具走莖;莖被毛,節上生芽。葉,三出複葉,具柄;小葉葉脈明顯,菱狀卵形、圓卵形,葉基楔形;粗鋸齒緣。花,腋生,單朵或雙朵,具長梗;萼5裂,裂片先端尖銳;花瓣5枚,黃色,倒卵形,先端凹。集生果球形,單一瘦果扁卵形粒狀,紅色,表面有皺紋。
分布:廣泛分布於 中國、韓國、中南半島;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印尼等 東亞、東南亞地區,同時擴展至許多熱帶地區。台灣從平地到中海拔地區草生地、路邊皆常見,包括市區內之公園、操場、安全島、...等短草坪上。除嚴冬外,全年可見 花、果,以5~10月較多見。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將 台灣蛇莓併入 蛇莓(D. indica)中,但保留 蛇莓屬(DUCHESNEA),未將本屬併入 翻白草屬(POTENTILLA)中;分類是 學術界的事,基本上跟著走就好了。但 Flora of Taiwan Vol.III第二版及 中國植物誌,都一樣記錄著兩種,這裡還是將它們分開介紹。兩種外觀的差異在果實,台灣蛇莓 瘦果上有皺褶,蛇莓平滑。集生果則前者多球形,大小與 萼瓣約等長;後者果多呈卵形,通常體積大上一號。
蛇年春節想貼個應景的植物,想到 蛇根草、蛇莓兩種野花,蛇根草目前正是花期,低海拔山區正瘋狂綻放著;蛇莓則隨處可見,雖不是盛開季節,但市區草地上可見零星花朵。先貼後者,畢竟它就存在於居家周邊,其小黃花或是小紅果,默默地給綠色草坪一點色彩。我一直很喜歡這類都市叢林內的小角色,雖然絲毫不受重視,沒多少人注意它們是否存在;但少了這些小傢伙,城市將變得枯燥無味,不覺得嗎。
薔薇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薔薇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自然攝影中心圖庫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