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寫過 父親從婚前到婚後數年期間任職於「三峽鐵路公司」,這期間在 三峽街仔內租房子;父親聽聞的許多 三峽、鶯歌事蹟及傳說,便成為我童年常聽到的 民間故事。大正9年(1920年)行政區域大調整以前,樹林、鶯歌、三峽、大溪同樣隸屬 桃仔園廳 海山堡管轄,鶯歌、三峽兩地的傳說故事,自然也會提到 樹林、大溪。

樹林 太平橋.jpg
樹林 太平橋

小時候對 樹林的印象就是「紅露酒」的故鄉,這是 樹林聞人 黃純青[註1]與 謝道埤、陳炎等人所開發的酒品,合資成立「樹林造酒公司」;後擴大規模,並且邀 板橋林家合資成立大型酒廠;紅露酒原本稱作「金雞酒」及「黃雞酒」,是以 紅麴釀造的酒,民國34年(1945年) 公賣局更名為「紅露酒」。

除 紅露酒外的印象,依稀還有「太平橋」的記憶,它是伴隨在 鶯歌精與 麻鵂精(鳶精)駭人傳說故事裡出現的。傳說兩精怪在 大嵙崁溪(大漢溪) 三角湧一帶 吐氣成瘴、以人為食,鄭氏大軍行經此地受困迷路,於是 鄭成功在 太平橋架大砲斷 鶯歌頭、毀 麻鵂翅,分別墜落 大嵙崁溪兩岸的 鶯歌和 三峽,成為 鶯歌石與 麻鵂山(鳶山)[註2]

樹林區.png

太平橋在哪裡?它在昔日 「彭厝(福)庄」通往「潭底庄」的道路上,這是一條 林口台地東南緣山腳下,各庄之聯絡通道;這條古道南段今日稱「太平路」,目前編號為 北87道路;鐵路以北的部分,被新闢建橫向道路切割的斷斷續續,成為 文化街、育英街等街道的巷弄,從地圖上還是隱約可見其路線。太平橋聚落因為 太平橋而得名,橋的位置在 八德街與 太平路交叉處附近稍北邊,路口有「大同福安宮」土地公廟。

有紀錄的 太平橋最早在 道光2年(1822年),由墾戶 張必榮招集佃戶架設而成,是跨越 十二股圳 東支線的橋樑;現場留有改建石碑三座[圖1],分別是 同治6年(1867年)[圖2]、12年(1873年),以及 昭和2年(1927年)改修人造石橋的紀念碑。改修碑由 當時 鶯歌庄長(庄治設在 樹林) 黃純青撰文,改建後橋長48尺、闊8尺、高11尺[圖3]。這樣一座橋樑,知名度高到出現在 鄭成功的傳說故事中,是頗耐人尋味。

樹林 太平橋1.jpg

建橋者是 張必榮,張氏開台祖 貢生 張士箱公,於 康熙42年(1703年)自 福建 晉江渡海來台,落腳 台南;四位兒子也都是 貢生,其家族在 台灣的移墾起起落落,是一部先民辛勤開擴史。張氏家族在 乾隆年間出了六位 舉人,當時全台無人出其左右;家族移墾主要地區為 雲林 褒忠、西螺、麥寮,彰化 鹿港、和美以及 台北 樹林、新莊。

四子 方大於 乾隆16年(1751年)與其他墾戶 吳洛、馬紹文合組墾號「張吳文」,闢建 福安圳,同治10年(1871年)遭水患沖毀,募股後重建改稱 十二股圳。乾隆30年(1765年)以墾號「張必榮」開鑿 永安圳(張家圳),歷時8年完成,澤被數百甲田園;永安圳 日治時期徵收為公共埤圳,成為 後村圳前段主線。張方大家族祖厝為「方大居」[圖4],坐落在 樹林國小西側,現已改建為「張方大紀念堂」,並設有「士箱幼稚園」。

樹林 太平橋2.jpg
張方大紀念館:新北市樹林區啟智街106號

[註1]黃純青(1875年~1956年):詩人、文學家,日治時期 台北地區領導人之一。18歲參加鄉試,20歲 日本侵台地方混亂,組織自衛團保家衛民,第四任總督期間獲授 六等勳章,任 樹林區長(鶯歌庄長)長達30餘年,為 樹林 紅露酒創辦人。黃氏熱愛美術,台灣前輩藝術家多人受其長期照顧、支持。其人文學造詣頗深,四子名曰 逢時、及時、得時、當時,字不同意思一樣,成為當時 台灣社會的趣談;四位兒子皆在所屬領域開創一片天,另外還有三女。

[註2]小時候常聽 鄭成功砲打 鶯歌精與 麻鵂精的故事,內容偶會提到 太平橋,詳細記不太清楚;寫這篇時查網路資料,赫然發現盛傳「...至樹林的太平橋搭弓發箭...」說法,出處不詳。這很明顯是近年加諸上去的語句,不論是 鄭成功、開山王或 延平郡王,所用武器都是 劍和 大砲。民間傳說不論典故或圖像,對人物所持武器是很少改變的,以免角色混淆;即使是 神話故事,出現 鄭氏用箭射精怪,還是不合乎常理。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清代官方建築

參考資料:樹林區公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