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MU2800 羅東.jpg
羅東站停靠 舊1053次 DMU2800、3000混合列車

民國62年(1973年)爆發 石油危機,政府於 63年(1974年)提出「十大建設」,擴大財政支出因應,度過了這波經濟艱困。「十大建設」中與交通運輸有關者占六項,其中「鐵路電氣化」與「北迴鐵路」兩項屬於 鐵路建設。67年(1978年)西部幹線進入了電氣化時代,E100、E200和 E300等電力機(關)車於同年陸續上路;台灣鐵路首次的電聯車,第一代 自強號 EMU100亦於同年登場。


樹林站停靠 舊1057次 純DMU2800型列車

民國69年(1980年)2月1日 北迴鐵路全線完工,通車之初,對號列車等級為 莒光號和 柴油特快車。台鐵為了提升東部旅客服務,使品質同等於西部幹線;於71年(1982年)向 日本 東急車輛採購10組30輛 柴連車,做為非電氣化區間 自強號列車使用。同年6月1日,東部自強號 台北─花蓮 首航,7月1日 台北─台東開通。列車採 DR2800(動力車)+DR2850(電源拖車)+DR2800(動力車)3車一組,通常3組一列行駛,必要時可5組串聯,一列達15節車廂。


樹林站停靠 舊1057次 純DMU2800型列車

本車採用 美國 固敏式(CUMMINS)引擎,定格出力310hp,營業最高速達110km/hr。因為有效地縮短 台北─花蓮、台東間的行車時間,班班座無虛席、供不應求,73年(1984年)再增購5組15輛,使總數達15組45輛。東部 自強號列車座位始終一票難求,台鐵於 民國75年(1986年)再度引進的 日立車 DMU2900,79年(1990年)增購的同款車 DMU3000。87年(1998年)再度引入 日本車輛(由 台灣車輛組裝) 的 DMU3100加入營運,至此列車運行才稍獲得紓解。

DMU2800 七堵.jpg
七堵站行駛中 舊1054次 DMU2800、3000混合列車

民國92年(2003)東部幹線到 花蓮完成電器化,台鐵自強號PP列車(推拉式列車)開始行駛 北迴線;2006年再加入6列 太魯閣列車(傾斜式列車),各型DMU(柴聯車)逐步轉為 台北─台東或 花東線、南迴線 自強號列車,待 花東線全線完成電氣化後,會較難見到它們。目前在 東部幹線服務了30年的 DMU2800列車退居第二線,台北運務段見到 DMU列車,多為 2800、3000混合列車,花東線則有2900、3000混合列車;DMU3100型因為無法與其他各型串聯,仍維持單一型號行駛。

DMU2800.jpg
DMU2800凹凹凸凸的車身,異於其他 自強號柴連車

DMU2800柴連自強號與 俗稱「白鐵仔」的 柴油特快車 DMU2700類似,一樣以不鏽鋼銀白色外觀,駕駛端面維持 台鐵黃(橘)色系列車“貓頭鷹臉”樣式,加強警示;為了突顯其為“自強號”列車,車窗周邊加上黃色塗裝,下緣並增繪橘色線,讓色澤較豐富;其車體具多條強化線,看起來凹凹凸凸,下半部略向內收,端面不呈完整四方形,因此本型車與其他DMU2900、3000列車外觀差異較大,即使遇到行駛中的 自強號柴連混合列車,還是能從中區別出來。

其他車輛介紹請點連結:車輛介紹

參考資料:交通部 臺灣鐵路管理局 網站

                 EDDY鐵道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