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 靈泉禪寺.jpg

基隆 月眉山 靈泉禪寺是 日治時期 台灣 佛教四大法脈[註1]中「基隆 月眉山派」本山,有「北台首剎」之稱。開山祖為 善智法師,法師是 基隆人,原本拜 齋教[註2]學佛,光緒17年(1891年)39歲,與同參 妙密上人渡海到 福州 鼓山 湧泉寺求法,拜於 景峰和尚門下,剃度為僧。

明治32年(1899年)兩人在 基隆 月眉山建「靈泉寺」,兩年後 妙密上人圓寂,由 善智法師撐起建寺重任。明治39年(1906年) 善智法師圓寂,由 善慧法師自 福建 鼓山回來主持寺務,成為第一任住持。善慧法師也是 基隆人,原跟隨 善智法師習佛,後由 善智法師帶領到 鼓山 湧泉寺受戒,一樣拜於 景峰和尚門下,同行還有 善性法師、善昌法師、善法法師等多人。

基隆 靈泉禪寺(1).jpg
地址:基隆市信義區六和街1號

善慧法師主持下,獲得 日本曹洞宗本山資助,完成 佛殿、天王殿、東西廊以及開辦短期佛學院。靈泉禪寺不僅與 日本曹洞宗關係良好,並且與 中國、印度、緬甸、馬來亞等國 佛寺互動,其地位在 台灣佛教中日亦重要,基隆 靈泉禪寺 月眉山派 成為 台灣佛教四大法脈之一。

善慧法師於 昭和5年(1930年)交由弟子 德馨法師接第二任住持,第三任住持 德融法師任至二戰結束。光復後歷經動盪,靈泉禪寺亦受波及而風雨飄搖,期間 慈航法師也曾短暫主持過寺務。民國56年(1967年) 晴虛法師接任住持,今日的 後殿、山門、大殿以及聯外車道,皆在 晴虛法師盡心盡力下完成。

靈泉禪寺3.jpg
圖中淡綠色表示約略海拔100公尺以上部分

這麼一座赫赫有名的 靈泉禪寺,在 基隆市區卻看不見,即使上到 基隆港週邊的山巒也不易見到,原因是被 紅淡山拖迤的稜線擋住了。前往 靈泉禪寺有兩條路線,由 暖暖往 四角亭 大埔路接 月眉路或 基隆市區從「東岸廣場」旁 田寮河南岸的 仁一路皆可。

第一次來此時,從 仁一路右轉 月眉路,月眉路是一條相當窄的馬路,還好是單行道,否則無法會車;之後才知可再往前走轉 六和街,路較寬,好走。月眉路接 六和街前有一支「基隆月眉山靈泉寺道點」石柱[圖1],由此上山約兩公里可達 靈泉禪寺;車道先陡上越過 紅淡山稜線,再急下跨過溪谷,路旁有刻著「靈泉寺地界」石塊,之後便見到 靈泉禪寺大山門[圖2]

靈泉禪寺4.jpg

進入寺內由兩旁樓梯上樓可見到 大殿「文化會館」[首圖],莊嚴雄偉、金碧輝煌,兩旁彩繪四大天王銅像是目光焦點。文化會館右側可通往「舊殿」[第2張圖],為傳統佛寺建築,整座舊寺院為四合院格局,昭和4年(1929年)曾大幅重修。前殿[圖3]中央為 彌樂佛,兩旁四大天王,一樣是傳統佛寺格局。前庭有著 日本 西國三十三所觀音石佛一尊,為「三十三番 十一面觀音」[圖4]

出山門面對山門右側立著 二代住持 德馨、三代 德融及 德成法師 等門人代表所立「建寺沿革石柱」[圖5]由 德林宗師撰文;正面寫著「御開山 善智 善慧 善性 大和尚」,背面描述 大殿、靈泉三塔、開山堂 興建過程。完成於 大正6年(1917年)的「靈泉三塔」[圖6]由寺前停車場旁小徑可達,此塔落成時還恭請 中國高僧 太虛大師及 歧山長老來台說法及辦水路法會。

靈泉禪寺5.jpg

靈泉三塔鐵門鎖著,雖可輕易入內,但佛門聖地豈可造次,僅由外側拍照。塔後方長滿 棕櫚科 蒲葵小山崙,另有一尊石佛「三十二番千手觀音」[圖8],整個山崙頭整理得相當乾淨,不過沒有明確路徑,需自行找路上到頂上。

靈泉禪寺前的車道聯絡 基隆和 瑞芳 四角亭,基隆段既是 六和街也稱 月眉路65巷,瑞芳段則稱 月眉路。靈泉禪寺門牌為 六和街1號,往 四角亭方向走約百來公尺,可見 六和街2號的「開山堂」[圖7],是一棟閩南式洋樓。興建於 大正9年(1920年),稍晚於 靈泉三塔,兩棟建築同列 基隆市古蹟。

靈泉禪寺7.jpg
雨中的靈泉禪寺

台灣光復後有一段很長的時期對傳統宗教打壓,以及特殊的土地、建築物政策,使得許多大型廟宇產權紊亂,或是房舍遭佔用。靈泉禪寺也不例外,與寺院主體較遠的 開山堂長期遭民眾佔用,並搭建房舍,與禪寺漸行漸遠。近年來在寺僧的努力下,解決了部分問題;或許 開山堂能恢復昔日舊觀,回歸禪寺主體。

靈泉寺還有後殿建築群,因貼有「遊客止步」告示,未能一探究竟。另外舊殿因年久失修,安全起見暫時封閉,僅能接近到兩旁的「韋馱堂」和「伽藍殿」,無法一睹內部文物。還有靈泉三塔的內部及庭園,這些都只能待日後有機會參觀時再說了。

靈泉禪寺8.jpg

[註1]日治初期 佛教在 台灣所形成的四大傳承法系,又稱四大法脈,對 台灣佛教影響至深。這四大法脈分別為「基隆 月眉山派」、「台北 觀音山派」、「苗栗 法雲寺派」、「高雄 大岡山派」。這四大法脈與 福州 鼓山 湧泉寺及 閩南各寺院關係深遠,日治以後 日本佛教界各宗派為了擴展其宗派在 台灣的力量,四大法脈成為積極拉攏對象。

月眉山 靈泉寺原承襲 鼓山 湧泉寺,湧泉寺為 中國 曹洞宗重要寺廟,靈泉寺很自然成為 日本曹洞宗派下,並且與「台北別院(東和禪寺)」成為 日本曹洞宗在 台灣最重要道場。

[註2]齋教:為傳統民間佛教自成的一個體系,台灣大多數民間佛教寺院前身都是齋教,包括俗稱的「菜堂」;由於信徒人數極多,對 台灣佛教影響深遠。在 台灣,齋教之於 佛教如同 鸞堂對 道教的影響,教徒無法區隔,最後納入其體系。例外的是 齋教中有一大支系,並未被納入 佛教,與 道教關聯較深,自成一體,就是 一貫道系統。

其他寺廟請連結:寺廟地圖

參考資料:三十三觀音靈場 第3番 靈泉禪寺

                 台北市區【東和禪寺】 [註1]日本曹洞宗

                 南 瀛 佛 教 會 會 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