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雲岩寺由 福建 鼓山 省源大師於 乾隆17年(1752年)渡海來台開基結廬,奉祀 觀音佛祖;於 乾隆33年(1768年)由 胡氏家族建寺,名「大士觀」。嘉慶年間香火興盛並於 嘉慶16年(1811年)擴大翻修及 光緒9年(1883年)重修。日治時期 本寺與 觀音山上的 凌雲寺分別稱為「外巖」及「內巖」,統稱觀音山派;觀音山派與「基隆 月眉山派」、「苗栗 法雲寺派」、「高雄 大岡山派」並稱 台灣佛教四大法脈。日本佛教界各宗派積極拉攏四大法脈以在 台灣擴展其宗派力量。西雲岩寺及 凌雲禪寺在 日治初期與 曹洞宗關係較深;中後期接近 臨濟宗(妙心寺派),並成為其派下寺院。

五股 西雲岩寺.jpg
西雲岩寺:台北縣五股鄉成州村西雲路185巷3號

大正15年(1926年),日本各地佛寺捐募三十三尊石雕 觀世音菩薩來台,在 西雲岩寺 (外巖)與 凌雲禪寺 (內巖)之間,建置「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沿途設置觀音石像,並在 凌雲禪寺加設一尊番外「花山院法皇」做為終點,民眾上山禮佛可以沿途膜拜,也等於是巡禮了日本的三十三所觀音道場。時空轉變,約半數以上石佛遺失,近年在石佛愛好者探索下尋獲了部分荒煙漫草中的石佛遺跡,讓這條禮佛步道隱約浮現。可惜步道沿途太多大型墳墓及亂葬崗,讓這條步道使始終停留在愛好者探索階段,無法恢復昔日風采。

西雲岩寺2.jpg

五股的 成泰路(107縣道)有座水泥「西雲岩寺」牌樓,走進巷弄中通過 西雲路,直行上坡車道(西雲路265巷),「西雲岩寺」就在車道盡頭前。這條路走起來並不舒服,兩旁是標準的亂葬崗;加上野狗群伺機蠢動,經過數次還是有些壓力。車道上坡約100公尺道路轉角處右側有一座涼亭,內有編號第二番石佛一座[圖2],為 中國觀音石雕,顯然非原型[附註]。再續行100公尺,第三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圖3]出現。三番前行數步右轉走入石階步道,數十公尺後續接車道;眼前景觀丕變,一座樸實的寺院 西雲岩寺出現[首圖][圖1]。前埕草地上保存著昔日建寺古碑[圖4]

西雲岩寺3.jpg

先在大殿禮佛後走到後院,後院中央山壁下有尊石佛 第八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圖5],石佛右側(面對)有水泥階梯,走上階梯先轉身拍幾張大殿屋頂照片[圖6],碰巧大兒子正要進入過水後門[圖7]。續上階梯,第七番石佛「二臂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圖8]出現,這尊石佛查看幾年前發表的石佛文章並未描述,是後來才修復完整的。

西雲岩寺4.jpg
觀音大士聖像,有兩層樓高度

古樸的 西雲岩寺為國家三級古蹟,旁有僧尼住宿、研習的樓房及花園,但並未對外開放。我知道花園內尚有三尊編號一、八、九番石佛放置其中;來西雲岩寺主要是感受這裡清雅的氣息,能否見到石佛倒是其次,無法入內就算了。從花園牆外可見到約兩層樓高的觀音大士聖像,這座聖像在 西雲岩寺主體處看不見,需繞過樓房才見得到;若行走於 64號高架快速道路上,白色觀音聖像可是如 西雲岩寺地標般立於小山崗上。

西雲岩寺5.jpg

我第一次到 西雲岩寺就喜歡上這座寺院。上面照片是寺院大門的景觀,周邊有許多 朴樹和鳳凰木大樹,寺院裡裡外外整理得非常乾淨。可惜此地風水太好,除 西雲岩寺及其後方樹林外,全是墳區;許多昔日赫赫有名的黨國大老長眠於此,加上擠在大墓間密密麻麻的小墳墓,讓遊客止步。盛極一時的 內、外巖 觀音山派法脈也隨時間過去。只有 西雲岩寺一小塊清幽之所,以及 五股鄉公所所整建的步道,是很難喚回昔日風采的。

西雲岩寺6.jpg
地圖中『⊥』記號代表墳地。

[附註]這個本來不想寫的,但是不吐不快。第二番石佛處原本是座涼亭,我[圖2]的照片卻像居民家裡一般,洗水槽、桌椅、狗籠全搬來了。比對網路上照片,越晚貼上的雜物越多,接下來呢?牆壁會出現嗎?最後會不會變成釘子戶?如果這是私有土地,那地主倒楣了,一旦被蓋起來想趕走可能得花大把鈔票;若是公有地,拆遷時抗爭或是不明究理的大學生聲援,那又是一則社會新聞。一直以來偏頗的法令讓貪婪民眾有機可趁,以“弱勢”掩護“侵占”之實,難保這裡日後成為替“弱勢”抗爭的場所。

其他寺廟請連結:寺廟地圖

參考資料:五股鄉公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