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北海岸一日遊1.jpg
淡水捷運站

時間:2012年8月11日

嫂嫂和兩位姪子回 台灣,七月中旬的 上海行多仰賴 哥哥安排行程,這回該我出主意了,計劃到 淡水老街;恰巧週六 弟弟要到 淡水辦事,有兩部車就方便多了,行程不用拘泥在老街範圍。就選到 淡水吃海鮮,午餐後遊 老街,再繞 北海岸一圈,晚餐到 金山吃 鴨肉,來趟整日的行程。

淡水是我的故鄉,世居 淡水 鼻仔頭十幾代,於 大正8~9年(1919~20年) 祖父在 台北 太平町(今 延平北路)購地建屋,搬遷到 台北,父親出生的隔年 昭和2年再搬遷至 下奎府町(今 寧夏路)直到 戰後。幾年後 祖父接續在 東京購宅,家人分居 東京、台北、淡水;昭和12年(1937年),日本軍方興建 水上機場,鼻仔頭聚落被劃入範圍內,必須遷村,世居的祖厝被拆,淡水成為 父親兄弟情感上的故鄉。

淡水、北海岸一日遊2.jpg

同樣地,我最孰悉的鄉鎮 也是 這裡,學生時代只要有空,火車一搭就是一趟 淡水行;另外 父親兄弟在故鄉有辦不完的瑣事,一個月跑個5趟、10趟不算多,假日常被逮去當司機,長輩辦事我則隨意亂逛。對我而言,遊 淡水不必參考旅遊資訊,地圖也可以省了;鑽行狹窄巷弄迷糊時,暫停稍作判斷,自然就明白方向。

淡水是 台北旅遊勝地,淡水車站直走 英專路,山崗上的 淡江大學是踏青的好地方,附近 鄧公路上 鄞山寺是二級古蹟;中正路上各式商品玲瑯滿目,小吃、速食和海產店多樣選擇,福佑宮、長老會教堂、淡江中學、真理大學、...古蹟成串,一級古蹟 紅毛城園區、淡水砲台、忠烈祠、漁人碼頭更是假日遊客塞爆的景點。

龍山寺

淡水 龍山寺.jpg
淡水龍山寺: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95巷22號

淡水街區有多家著名的海產店,小時候全家族都到 大街(中正路)上的「味來香」,約25年前 老闆移民 加拿大 艾德蒙頓(EDMONTON),老爸和 伯父們便各自尋找自己習慣的海產店,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選擇 火車站對面的「萬熹餐廳」。忘了甚麼時候開始,「海風」成了熟悉的味道。

淡水諸多名勝古蹟兩位姪子大多到訪過,所以這次安排在窄巷暗弄穿梭,串聯「老街三大廟」,讓他們對祖居地不同的了解。走出「海風」餐廳[圖1](照片最左),前方馬路對面,橙黃色樓房即是昔日「味來香」餐廳位置,與其前街屋不對稱處以前是個很小的三角公園(安全島),從這裡有暗巷通 清水街(米市街)。巷內攤商聚集,南北貨、服飾、肉品、魚販都有,這是歷史超過百年的攤販街;三級古蹟「龍山寺」[圖2]就隱藏在市場內,大門在 清水街通往 中山路的 永樂巷中。

淡水、北海岸一日遊3.jpg

台灣北、中、南都有 龍山寺,最著名者為 艋舺龍山寺與 鹿港龍山寺,祖廟源於 福建 安海龍山寺,是 泉州 三邑(晉江、惠安、南安)人所祭祀的廟宇。龍山寺的 觀音信仰介於 佛教與 道教之間,屬於「民間佛教」系統,在 台灣及 南洋分靈多達廿餘座廟宇,部分寺廟未沿用“龍山寺”之名,香火一樣鼎盛,如 台北 林口的 竹林山觀音寺。

淡水龍山寺創建年代眾說紛紜,寺廟內留存最久的構建為 咸豐8年(1858年)由 黃龍安三兄弟捐建的一對 龍柱[圖3],另外珍貴文物有,三川殿的龍柱 光緒2年(1881年),由 惠安裔先民合資捐建,寺中壁上鑲嵌 光緒11年(1885年) 總兵功加二級紀錄碑,大殿懸掛 光緒12年(1886年)「慈航普度」匾等等。民國70年(1981年)回祿災後的廟體,依循傳統工法進行大修復,哥哥與我聞訊,專程來捐出零用錢;主事者獨具慧眼,讓 龍山寺名列國家三級古蹟。

清水巖

走出 龍山寺,續行 清水街,這條『暗街』昔日因為有多家 土攏間(碾米場)稱「米市街」,是繼 重建街後發展出的第二條街市,時間約在 道光到 咸豐年間;隨著街區擴展,延伸出「後街」,即今日 清水街 中、後(東)段,可銜接 英專路。「米市街」在「清水祖師廟」坐落於此後,改稱 清水街,在「下街(大街)」(中正路)取代之前,是 滬尾最主要街道。

淡水 清水巖.jpg
淡水清水巖:新北市淡水區清水街87號

清水祖師原是 福建 泉州 安溪 清水巖的高僧,隨著先民帶香火來台,漸漸發展成 安溪人保護神,佛教高僧變成 道教 清水祖師,其中巧妙饒富趣味。台灣的 安溪移民 鄉土神頗複雜,除 清水祖師外,尚有 高、張、廖、簡等姓為主幹的「尪公」信仰,「尪公」信仰若追根究底,還細分拜 許遠、張巡的 尪公廟和以 張巡為主的「集應廟」(一樣稱 尪公)。以上 安溪人信仰指的是 台北地區,且還可再區別,其他地區如何我不清楚。

清代 台灣 清水祖師的信仰,約在 光緒年間發展成 泉州 安溪人、三邑(晉江、惠安、武榮)人共同的信仰,僅 同安人沒有祖師信仰。清水祖師相傳在 咸豐年間傳入 淡水,光緒年間成了 淡水人共同信仰。昭和8年(1933年)由 淡水士紳發起改建大廟,不同於當時盛行的禮聘 唐山師傅建造,承造工程大部分由 淡水本地匠師負責,歷數年於 12年(1936年)完成。完成後並管理委員,開 台灣廟宇法人化之先河;至此歷屆遴選 董、監事成為 淡水政、商界的大事,也等於是擠身地方士紳的象徵。

淡水、北海岸一日遊4.jpg

昭和12年完成的 清水巖,捐獻者幾乎囊括了 淡水出身,信仰傳統宗教的各界菁英,[圖5]多面 牆堵、透窗由 淡水本地仕紳 雷俊臣(街長)、施萬松、陳天錫,以及 基隆、蘆洲等其他市鎮商賈、聞人捐獻;[圖6]為 祖父敬獻,三川殿(正門)的一對 龍柱;[圖7]大殿內 龍柱,由 地方頭人 盧阿山捐獻;兩對 龍柱由本地 李姓石雕師傅所刻,精巧細膩不亞於 唐山師。清水巖內出現的人名,許多是 長輩常提起的人物,來此,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圖8]為 光緒皇帝御賜匾『功資拯濟』匾,為本廟之寶。

清水巖落成後,誰擁有 落鼻祖師 本尊 蓬萊老祖,讓 淡水、艋舺兩地信眾反目成仇,若非時代不同,可能又是場械鬥;雙方相持不下,最後 祖父以出身 淡水,名列 台北士紳 身份出面協調,約定雙方各供俸半年。於是 蓬萊老祖雙月在 淡水,單月居 艋舺,兩地輪流供俸。祖師廟於 民國66年(1977年)再次大改建,歷十數載於 78年(1987年)完成;這次改建除原有 龍柱、牆堵、透窗等石造建材部分留存外,完全翻新為RC建物。幾年後 內政部古蹟評等,自然被排除於外。

福佑宮

淡水 福佑宮.jpg
福佑宮: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00號

從 祖師廟左後方(面對)石階路下去,沿狹窄山腰路約百來公尺可街上 重建街,叉路口是間 應公廟「同善祠」[圖9],重建街旁的磚牆就是 媽祖廟「福佑宮」。昔日 從 淡水碼頭上岸,經 廟埕廣場[圖10],從 媽祖廟右側(面對)緩緩上坡,繞到廟後方,形成 滬尾第一條街道「重建街」。再往西(河口方向)就是 租借區,祖母娘家就在 租借區內。

福佑宮是 淡水發展的起點,始建於 乾隆47年(1782年),完成年代在 嘉慶元年(1796年);捐建者囊括 泉州各縣、漳州、潮州、汀洲和 嘉應州等 閩、客籍先民,台灣早期的廟宇,通常只有 媽祖廟才能讓各不同原鄉人士共同出資。福佑宮建築內外捐建者,落款籍貫採用原鄉名稱,可見 晉水(晉江)、武榮(泉州)、惠邑(惠安)、漳浦(漳州)、...等地弟子,這只有在古老廟宇才能見到。[圖12]為「麻姑獻瑞」磚雕,由 晉水弟子敬獻,晉水也是我們家族祖籍所在。

淡水、北海岸一日遊5.jpg

嘉慶12年(1807年)、道光19年(1839年)、道光25年(1845年)、昭和8年(1933年)、民國49年(1960年)、民國61年(1972年)都曾修建過,一塊又一塊的芳名錄嵌在廟壁上。記得 大伯父說過,祖先們只要經濟還許可就會捐獻,當然三餐無法溫飽時就沒辦法了,有些芳名碑上可找到祖先名字。那些碑在哪裡我找不到,不過櫃台旁右邊(面對)一塊有 祖父名字,排首位;左邊則是 祖母、五位姑媽和 母親一整排長輩姓名,是 民國61年(1972年)修建芳名碑。

曾經 媽祖廟前是「淡水公有市場」(廣場位置),市場後方就是 碼頭,附近 淡水信合社[圖11]、鎮公所、淡水一信一字排開,是 大街(中正路)最擁擠的一路段,偏偏當時到 淡水辦事就是在此;這是相當無奈的,但是又能如何?當時 淡水人洽公應該都跑這裡吧。民國99年(2010年)動工拆除「公有市場」,恢復 媽祖廟前廣場本來面貌,從廟埕看 觀音山,昔日「岔嶺吐霧」八景再現。

富貴角

富貴角燈塔.jpg

兄弟對於這個世居的祖地,情感上還當是故鄉,居住此地的朋友卻認為我們是 台北人,不是在地人。淡水對我而言,再孰悉不過,卻不受認同,故鄉是個矛盾的名詞。時間關係,今日只能走訪昔日 漢人居住的範圍,也就是所謂「五虎崗」中的第三座小丘,其他日後有機會再說了。離開老街,大夥一同隨 弟弟去查看工事,離開時已經接近四點。

下個景點選 麟山鼻或 富貴角,先到 三芝便利商店購買飲水,儘管現在的 北海岸隨處可解決飲食及其他所需;固執或是習慣吧,我會在 三芝稍停留再上路。車子過 石門地界,轉入 麟山鼻車道,近黃昏的「北關國家風景區」附近,塞滿戲水人潮,停車場全是等待位置車輛。算了,到 富貴角吧,難得回來一趟的 姪子,讓他們到 台灣最北端走走是好事。富貴角部落格早已介紹,這裡省略行程,目前 天人菊、肥豬豆正盛開,可以去拍花。

十八王公

淡水、北海岸一日遊6.jpg

十八王公是 北海岸香火最盛的廟宇,曾經一部部遊覽車載來一批批遊客,這段路成了 北海公路(台2線)的瓶頸;鄉公所闢了大型停車場和攤販區,規劃不當加上攤販漫天開價、強迫推銷,許多人避開這裡;另外,分靈導致 十八王公多產,分散客源也是因素。儘管人潮不若從前,但還算是香火鼎盛,尤其入夜後到午夜,香客依舊很多;今天到此天色已有些暗,拜 十八王公頗恰當。

十八王公因何而來,傳說很多,大抵上是十七人海上遇難,忠犬以身殉主;廟旁有墓塚以及 忠犬銅像,是香客增香祭拜的對象。以前墓碑前還擺放公插 香菸成排鐵釘,如今已移開,是反菸運動所導致的嗎?類似 十八王公的信仰在 嘉義 東門附近也有一座,稱「「忠義十九王公」,故事為 林爽文事變,忠犬救主人等十八人不成,以身殉主。

金山老街

金山老街.jpg

金山是 北海岸 淡水─基隆之間最大的聚落,我們選擇在此吃晚餐,吃甚麼?當然是「金山鴨肉」。個人並不習慣「金山鴨肉」的經營方式,客人必須分工合作,幾人搶佔餐桌,幾人到隔壁排隊拿鴨肉,炒麵及其他菜餚得走到 開漳聖王廟「廣安宮」領取。大致上各色菜算可口,價錢便宜是絕對的,這應該是「金山鴨肉」顧客爆滿的主因。

我常形容假日到 金山吃 鴨肉像是打戰,所以通常是選擇其他餐飲,金山大街上各色餐飲相當多,也有價格合理的海產店。但是如果帶人來 金山,吃鴨肉就是很好的選擇,這種爭座位,到店外自行拿料理,街上擠滿端著餐盤的行人,保證讓第一次來的人目瞪口呆;新奇加上菜餚可口,也算是一種玩法。兩位 姪子果然大開眼界,搶著到「廣安宮」選自己喜歡的食物。

今日太晚到 金山,鴨肉早賣完了,其他的大鍋菜倒是讓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用餐畢想逛逛其他商店,九點左右許多店家已開始打烊,玩了一整天大家也累了,是該回家了。車子駛離 金山,經過 野柳、萬里、大武崙,北海一圈若是選擇由東向西,則重點會是這些地方;很幸運沒遇到塞車,十點不到已返回家中,算是蠻充實的一天。

這次旅遊其他照片請連結:FB的 淡水、北海岸一日遊

參考資料:新北市旅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