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古典大樓群(2).jpg
外灘古典大廈群

時間:2012年7月14~18日

第四天水土不服的情況好轉,或是說腸胃比較能適應了。本來擔心我的病況,今日只安排走一趟「外灘」,看強烈對比的新、舊 上海;身體狀況似乎沒事,想多去幾個景點,哥和弟建議一些他們熟悉的地點走走,徒步、計程車加地鐵東奔西跑,行程很亂,不知如何描述,挑些定點介紹。

老上海時期的 公共租借和 法租借區留下許多歐式深宅大院,居住著外國官員、士紳以及 中國富翁;時代更易下,許多成為 國民黨大佬居所,但居住時間不長。這些列名「優秀建築」或「文物保護」的經典建物,如今以高檔餐廳面貌呈現,許多得事先訂位,否則需浪費等餐時間。

上海行---(四)1.jpg

我們選擇 上海人稱「白公館」的 白崇熙故居,位置在 汾陽路 五官(眼)科醫院對面;搭計程車前往時,看到汾陽路、岳陽路和 桃江路交會的 三角公園內座銅像[圖1],就在附近下車,前往看個究竟。這是 俄國詩人 普希金(Пушкин)逝世100週年紀念碑,由 俄國僑民建於1937年;日本佔領期間及文革時期兩度被毀,於1987年逝世150週年重新立上。

「白公館」主建物為 台灣 南僑集團 陳氏兄弟投資的 寶來納餐廳[圖2],為一家 德式餐廳;空間寬敞,除用餐、下午外,還可參觀 啤酒製造流程。庭園內較小的白色建築[圖3]是作家 白先勇住的,聽 白先生說過,他在此練功。這棟房子開設另一家餐廳 仙灸軒,內部由 台灣設計師規劃,裝潢時整修牆壁發現一壁畫[圖4];畫應該是房舍原主人有關,白將軍入主時礙於風俗(露胸),將其遮蔽。

石庫門

上海行---(四)2.jpg

「石庫門」原為傳統 三合院演變而成,昔日居民在 三合院中軸線上大門,以堅固石造材框箍木門稱之。1930年代前後的 上海,因應人口快速增加,一座座成排住宅出現;建築與建築間的戶外通道稱弄堂,一區區的住宅群合稱“XX里”或“XX堂”,此即所謂的「里弄住宅」。

同時期有統一出入口的 西方式磚造精緻排屋也大批出現,其內居住著外國僑民,上海人將上述的 里弄與 外僑排屋[圖5]統稱為「石庫門」,隨著都市人口增加,里弄曾多達500座以上。隨著時間久遠,部分「石庫門」淪為中、低收入戶社區,形成特殊的「里弄文化」;1980年代以後,上海都市更新,這些「里弄文化」正快速消失中。

上海行---(四)3.jpg

地鐵9號線「打浦侨站」附近有一座 石庫門「天城里」[圖6],轉型成功為觀光區,吸引了大批的外國觀光客前來。整座商場有傳統古玩、創新商品和各種飾品,同時有各國料理、咖啡館和酒吧[圖7]等餐飲;在狹小巷弄間穿梭,有驚奇不斷的感覺,[圖8]是昔日水井,居民巧思繪上 鯉魚游水圖案。

外灘

外灘原本是今日的重點,結果在「天城里」太久,耗去太多時間,當我們從 地鐵2號、10號線「南京东路站」步上 南京路時,時間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天空下著雨,算這幾日來較大的,不打傘會淋濕 。南京路上賣水果及烤魷魚攤販好多,這裡尚存多做新古典式街屋[圖9],馬路上有十字交會的電車線,與心目中“南京路”的感覺相似。

上海行---(四)4.jpg

南京路與江西路交會處西北角,一盞古典路燈[圖10]佇立著,旁有解說牌,寫明「1882年7月26日......第一盞電燈在此點亮」。網路上查了一下,中國第一盞電燈應該再早個3年,在 上海 乍浦路點亮,到底哪種說法才正確?或許這裡所稱的“電燈”指的是“路燈”,資料上說15盞一起點亮,路燈才會如此吧。

往前(東)走遠遠可見 上海新地標「東方明珠電視塔」[圖12],路口有兩棟古典大樓夾道,分別是 匯中飯店和 沙遜大廈[圖11],如今成為 和平飯店的 南樓與 北樓。30歲以前住 台北的建國北路,在與 南京東交會的西南角也有一棟8層樓的 匯中飯店;這棟飯店前身稱 南京酒店,上海、台北兩棟 匯中飯店不知是否有關?但同樣流傳著一些故事。

上海行---(四)5.jpg

大家都想走到馬路對面 外灘公園眺望「陸家嘴新都心」,從 沙遜大廈左轉,先經過高聳的「中國銀行大樓」;接著是目前的「中國工商大樓」,前身為「橫濱正金銀行」,古典主義風格建築下有 菩薩頭像雕飾[圖13],巧妙地將 東方雕飾融入 西方建築中,可惜曾遭到破壞。接著是26號[圖14]的「中國農業銀行大樓」,昔日稱「揚子大樓」。

27號是「怡和洋行大樓」[圖16],曾經是 上海最大洋行,這棟 文藝復興風格大樓面積龐大,是 外灘大樓群代表作之一。續行是 整修中的「格林郵船大樓」,目前由「上海影視集團」擁有;29號[圖15]為「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昔日為「東方匯理銀行大樓」。外灘古典建築群範圍頗廣,天氣因素,只逛了最經典的一段,其他只能待日後有機會時再說了。

上海行---(四)6.jpg

走上外灘徒步區,隔著 黃浦江眺望 浦東 陸家嘴新大廈群,這是 上海新地標的象徵。可惜今日雲層過低,只能見到「東方明珠電視塔」,被稱為“開罐器”的第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半部都消失在雲霧當中。眼前的這些摩天大樓,叫得出名字的只有兩棟;如同 外灘老建築群,除 江海關、匯豐銀行和 怡和洋行外,其他誰是誰都是回來後上網比對的。

第五天搭 浦東機場中午12點10分 華航、東方、南方聯合班機回 台灣,這一天等於沒有任何行程,特別選擇搭乘 磁浮列車嘗試一下。這種目前陸地上最高速的營運列車,僅3分鐘半時間,車速從0飆到431km/hr;磁浮列車另外介紹,在「鐵路印象」單元中,請連結「上海 磁浮列車」。號稱5天的「上海行」結束了,目睹了這座 東亞第一大城,視野與觀感都有所改變。

這次旅遊其他照片請連結:FB的 上海行

相關文章:上海行---(一) 徐家匯

                 上海行---(二) 城隍廟、南京路徒步區

                 上海行---(三) 古鎮 周莊

補充 外灘 中山東路上的「古典建築群」

外灘古典大樓群.jpg

右起:27號 外貿大樓(怡和洋行大樓;最前方者,外灘代表建築;1922年)、26號 中國農業銀行(揚子大樓;1918年)、24號 中國工商銀行(橫濱正金銀行大樓;1924年)、23號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大樓;米黃色高樓;1937年)、20號 和平飯店北樓(沙遜大廈;藍綠色高屋頂者;1929年)、19號 和平飯店南樓(匯中飯店大樓;遠方紅白樓房;1908年)

外灘古典大樓群(1).jpg

右起(面對):19號 和平飯店南樓(匯中飯店大樓;白底紅飾樓房;1908年)、18號 麥加利銀行大樓(1923年)、17號 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字林大樓;照片中最高,頂上兩座塔樓的建築;1923年)、16號 招商銀行(台灣銀行大樓;1924年)

外灘古典大樓群(2).jpg

右起:原 外灘律師事務所(最前面切一半大樓;新建築)、14號 上海市總工會(交通銀行大樓;1948年)、13號 上海海關(江海關大樓;最高有鐘樓者,外灘代表建築;1927年)、10~12號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滙豐銀行大樓,外灘代表建築;1923年)

參考資料:上海旅游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