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一趟「雲林---西螺、虎尾、斗南、斗六一日行」曾提到:「童年常聽到的俗語:『A乎你過西螺橋,也袂乎你過虎尾溪』...意指民風剽悍...。」。前一篇「城鄉雜記---128. 西螺 延平老街」蜻蜓點水式介紹了 西螺,這篇接著走馬看花說 虎尾。說哪裡呢?就選 觀光客最集中的 林森路、中山路交界處,虎尾鬧區上的 郡役所、郡守官邸 以及 合同廳舍吧。
同樣地,先簡單提一下 虎尾的歷史,相較於 濁水溪兩岸各鄉鎮,此地算是相當年輕的城鎮;虎尾舊稱 五間厝,曾經因 民變受重創,長期維持 散村型態。明治39年(1906),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於 五間厝庄設立糖場,開啟 虎尾“糖都”的歷史,隨著 第一、第二工廠的設立,迅速發展成周邊最大的城鎮;大正9年(1920年)台灣行政區域大幅改制,成立隸屬於 台南州的 虎尾郡,下轄 虎尾庄(街)、西螺街、土庫庄(街)、二崙庄、崙背庄(今 崙背、麥寮)、海口庄(今 東勢、台西)。
日治時期這波行政區域改制,運用了巧妙政治手法平息爭紛,例如 台北州的 海山郡,海山位置在 三峽、鶯歌,當時的實力與 板橋在伯仲之間;板橋因具淺力設為郡治,但以行政區域名稱為 海山郡,以安撫兩地居民。同樣的 台中州的 大甲郡也一樣,大甲街、清水街誰也不服誰,成立 大甲郡,郡治設在 清水,平息兩地居民情緒。虎尾郡的設置比較麻煩,成立時轄區內經濟當以 西螺街最具實力,歷史也最久;但 五間厝曾隸屬 土庫庄,三方力量難擺平,官方執意讓 虎尾全攬,因此引發一些爭紛。
虎尾既成為郡治所在,自然會有 郡級辦公廳舍存在,其規模自然要比 街、庄役場來得大,這些老建築被保留下來,近年整修後成為 觀光客旅遊重點。鬧區 林森路上原「虎尾郡役所」[首圖;上2圖]是最醒目的建築,和洋式混合風,搭配南方鮮豔色彩。對面有「合同廳舍」[上圖]即 合署辦公廳舍,四層樓高塔為 消防單位火災觀測所需,旁邊 日式建築為「郡守官邸」[下圖],三棟建築物落成時間約在 昭和6年(1931年)前後。目前古蹟活化再利用,前者成為「虎尾布袋戲館」,合同廳舍委由 民間企業經營,誠品書店、STARBUCKS、...等商家進駐,官邸則為「雲林故事館」。
有大型 糖廠,加上 郡治所在,附近鄉里居民湧入,郡役所到 糖廠之間發展出整個街廓。從 郡役所起到 糖廠、糖鐵車站的主要聯絡道 中山路[圖1],沿途尚留存著不少 日治時期 街屋[圖2]。橫向主要道路 中正路,精華段上有 大廟 德興宮、傳統市場、商家、銀行,另一端連接 虎尾圓環;在經濟快速發展下,大部分民宅已翻建成三、四層樓房,但還是有一些老店屋存在。與 華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四個角完整保留“三角窗”街屋,一邊是 華南銀行和 新源昌布商[圖3],另一邊兩棟轉角店屋也很精緻[圖4];放慢腳步,林森路、中山路、中正路、...這整個區塊,尚存在著數十棟 昭和時代老宅,值得花時間走一走。
對於一座具淺力的新興城鎮,隨著外來人口湧入,能給於異鄉客心靈寄託的 宗教相對重要,傳統宗教、西方宗教都紛紛進駐。傳統宗教中 道教、齋教、佛教都建立起大型道場,道教中 德興宮迅速發展成地方性仰中心的大廟;齋教由斗南 龍虎堂分出香火成立 龍善寺,日治後期 政治因素依附在 佛教旗下;佛教則 日本 曹洞宗布教所升格成寺院,及今日的 虎尾寺。西洋宗教中,土庫長老教會派遣 牧師來傳教;天主教因信徒太少,直到 二戰以後才建立 天主堂,並且創設造福鄉里的 若瑟醫院。虎尾的興起以及各 宗教發展,提供近代城鎮發展模型,這篇僅簡單描述,若有機會再一一介紹。
其他城鄉請點選:城鄉地圖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虎尾郡役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虎尾合同廳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虎尾郡役所宿舍
虎尾鎮公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