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 大吳風草 [菊科]
Senecio japonicus Less. var. scaberrimus Matsum. & Hayata
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 var. scaberrima (Matsum. & Hayata) Hayata
別稱:日本槖吾、望江南
特徵:多年生粗大草本,開花時植株可達2m。葉多基生,圓形,長20~40cm;掌狀分裂,3~5深裂幾達葉柄,裂片再深裂,小裂片深鋸齒緣;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灰白色。頭花3~8枚,呈鬆散的繖房狀排列;總苞亞鐘形,苞片8或更多,單層;花冠黃色,顏色飽和,筒狀(心)花多數,舌狀(心)花雌性。瘦果圓柱形,冠毛單層,銹褐色。
分布: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台灣分布於北部山區,喜生長於終於潮濕草原,或沼澤邊緣森林交界處,數量稀少。開花期通常在6~8月。
大吳風草植株非常壯碩,在 台灣產的 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 黃菀族(千里光族;Senecioneae)植物中,外觀上葉具長柄,葉圓形或心形,多為基生葉;如 山菊屬(FARFUGIUM)、橐吾屬(LIGULARIA)、款冬屬(PETASITES)、破傘菊屬(SYNEILESIS)、...等等中,植物體最為高大。其葉與花莖比 台灣破傘菊(Syneilesis intermedia)還要粗壯,高度也超過 戟葉橐吾(Ligularia stenocephala)。
山菊屬(FARFUGIUM)與 橐吾屬(LIGULARIA)是近緣屬,台灣山菊在 中國、日本、香港亦稱為 大吳風草或 橐吾,民間似乎將兩者視為同一類。上圖 大吳風草葉子正上方的圓形齒狀葉為 台灣山菊(Farfugium japonicum),是很常見的 野菊,又稱“大”吳風草,顯然其植株並不算小,兩相比較就知道正牌的 大吳風草有多大。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以及 台灣植物誌對 大吳風草的描述都標註“稀有”,本種熟悉的產地是 大屯火山群 磺嘴山區的 翠翠谷,出現在谷地沼澤區邊緣。磺嘴山區是 大屯火山群最偏遠區塊,路途遙遠、山徑泥濘、牛徑紊亂、午後大霧,曾發生不幸山難;成立保護區後,來此者人數更少,路徑更荒涼,欲前往卻又躊躇。
數年前獲悉 基隆火山群也有 大吳風草分布,利用幾次來此登山機會,到可能生長的環境踏尋,卻始終不見芳蹤。六月份來此,再次試著探訪,哈哈,芒草叢中稀稀疏疏鑽出開著黃花的花莖;高興自己的判斷沒錯,它們果然出現在曾經踏尋過的區域,只是沒開花時,其巨大的 葉子隱藏在 芒草叢中,沒被我發現而已。
菊科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