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utellaria taipeiensis T. C. Huang, A. Hsiao & M. J. Wu 台北黃芩 [唇形科]
別稱:半枝蓮
特徵:多年生草本,株高15~35cm。莖,無毛,四方形;綠色,邊常帶暗紫色或棕色。葉,對生,三角卵形至卵形,長0.8~1.5cm、寬0.5~1.2cm,基部截形至鈍形,葉鋸齒緣,上方葉亦多少具疏齒,兩面無毛;葉柄明顯。花,單生上部葉腋,常兩側各一,花萼裂片鈍或圓;花冠二唇形,淡紅紫色至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果,扁球形,淺棕色。
分布:特有種,為2003年發表的新種,模式產地為 台北 文山 貓空地區。本種原被當作是 向天盞(S. barbata),經學者以外觀差異及做分子者研究,而獨立出來;個人懷疑,台北的 汐止及其他地方也有本種的族群存在。
在 向天盞(S. barbata)內文中曾說過『台北黃芩...外觀極為相近,或許我曾見過,只是自己區別不出來。』,當時就是懷疑拍於 台北 文山的圖片,很可能是所謂的 台北黃芩。因為在野地裡見到的 向天盞數量不夠多,不敢推論這些是 台北黃芩。
今年在 台北的 文山、深坑、石碇、汐止等多處地點分別都遇到 向天盞,對其“狹卵形”葉子印象深刻,有些甚至窄到可以“闊披針形”來形容。回頭再比對去年的照片,發覺這些在 台北 文山 貓空山腳下的植株,寬闊的“卵形”差別頗大;另外其上部葉多少具疏齒,與上部葉幾乎全緣的 向天盞也有差異。
將上述 向天盞疑似 台北黃芩的圖片更新,原圖另寫這篇 台北黃芩,很懷疑如此細微差異能分出獨立種類來。最近跑了幾趟本種模式標本產地,僅遇到幾棵很標準的 向天盞,若遇到模稜兩可植株時,究竟該稱它什麼?
唇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唇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Scutellaria taipeiensis
植物數位標本 台北黃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