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蜻蜓科
Crocothemis servilia servilia Drury 猩紅蜻蜓
別稱:紅蜻
特徵:中小型蜻蜓;體長38~44mm,後翅長32~37mm。雄蟲,緊密相連的複眼呈朱紅色。合胸、腹部亦全為朱紅色,足部顏色同體色;腹背中央有明顯細微黑色線條,為辨識特徵。翅透明,翅基少部分橙色;前緣翅脈稍呈橙色,翅痣黃色。
雌蟲,體型同雄蟲,體色黃褐色,合胸前半兩側脊線各一淺色線條,後半背部中央具淺色粗線條。腹背中央有明顯細微黑色線條,為辨識特徵。老熟個體體色轉為灰褐色。未熟雄蟲體色為黃褐色,近似母蟲。
分布:本種分布區域相當廣,從 中東到 東亞、東南亞直到 澳大利亞、大洋洲,為極常見 蜻蜓種類;其中 日本產亞種 C. servilia mariannae,翅基橙色部分明顯較原名亞種為大。台灣廣泛分布於1300m以下地區,包括 蘭嶼、綠島以及 金門;常見於郊區、田野間,稚蟲對水質要求不高。成蟲幾乎全年可見,但冬季數量少。
蜻蜓科(LIBELLULIDAE)為 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即一般稱的 蜻蜓),種類最多、變異最大的一群,全世界有近千種,台灣目前已知達50種。本科以中、小型 蜻蜓為主,主要辨識特徵,複眼緊密相連,前、後翅三角室的形狀、位置不同,腹部第2節不具側片突起。蜻蜓科大部分成員是以「蜻蜓點水」方式產卵,夏季可見到雌蟲在水域表面“跳躍式”飛翔。
蜻蜓相關種類請點選: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的蜻蛉 汪澤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