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araxacum formosanum Kitam. 台灣蒲公英 [菊科]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var. formosanum (Kitam.) Kitam
別稱:蒲公英
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體50cm以下。葉基生,葉倒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葉緣羽裂成倒齒狀,裂片三角形,隨環境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頭花約3~4cm,舌狀花大而明顯,黃色;總苞鐘形,開花時苞片呈水平開張或略反捲,尖端具突出之附屬物。瘦果褐色,具長喙,冠毛白色,明顯。
分布:特有種,僅見於中、北部海濱地區,出現在沙灘或是淺山開闊地。除夏季外皆可見到花,以春季為盛花期。
在溫帶、亞熱帶國家,蒲公英為所有幼童心目中美麗的花朵,幻想著媽媽對著 蒲公英的種子吹氣,大大的白色冠毛帶著小小的褐色種子隨風飄散。童年時每當看到書本上介紹蒲公英,就會到安全島上找 蒲公英,也一直將 兔兒菜誤認為是 蒲公英。某次終於看到真正的 蒲公英,也才感受到她的美,接近4cm的花徑絕非 兔兒菜小小的花可比擬。
隨著年紀增長,我才明白原來我看到的是歸化種的 西洋蒲公英,台灣產 蒲公英另有其花。台灣蒲公英在一般地區不常見,只有中、北部沙礫海濱較多,因生長環境惡劣,美麗、完整的頭花較少。見到時難免讓人有些失望,不過一份愛鄉土的感情,還是讓我常常來看他們。台北縣八里、林口海邊有著龐大的族群,路過時別忘了花點時間去親近這種童年美麗的小黃花。
相關討論:台灣蒲公英 & 西洋蒲公英 比較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