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 龐巴迪列車(1).jpg
萬芳社區北上進站列車

台北捷運中運量系統的計劃是 木柵連接到 內湖,木柵線通車後本來接著就是 內湖線規劃、動工。但 馬特拉(MATRA)系統問題叢生,加上高架影響市容,列車運輸量較低,內湖有民眾蘊釀更改系統。當時標榜一年一條捷運線通車的 市政府,以高架或地下擺不平為由,擱置了 內湖線;這一擱就是四年,而且不止延宕 內湖線,其他計劃興建的路線都因各種理由暫緩了,以人民健忘的程度,這陳年往事大家應該都忘了吧。

胎死腹中的 內湖線於 民國90年(2001年)再度動起來,因為 法國 馬特拉交通運輸部門被 德國 西門子(SIEMENS)公司併購,無法再採用,改以 加拿大 龐巴迪(BOMBARDIER)公司系統取代;於 92年(2003年)6月正式動工,歷時約6年終於見到通車,台北捷運規劃 木柵到 內湖的中運量系統,晚了4、5年總算全線完工。另外 晚了數年的 蘆洲線接著運轉,新莊線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信義線、南京線等延遲路線也陸續開工。

捷運  龐巴迪列車.jpg
西湖站往 南港進站列車

台北捷運中運量系統從 木柵線通車前即問題叢生,從 列車、機電到土木問題層出不窮,政治因素攻擊也不曾間斷;內湖段通車後,爆出了更多問題,列車三天兩頭停擺,被媒體戲稱「柵湖線(詐胡線)」。終於在將原 馬特拉系統的列車,以維修理由進廠保養,運輸全數由 龐巴迪列車擔綱,問題不再出現,同時將這條 台北捷運「棕線」,正式命名為「文湖線(文山─內湖)」。

綜觀整條「文湖線」歷史,發現了一個現象,政治人物會選舉比會做事重要,反正選上了先坐收別人耕耘成果;至於自己,只要不做就不會出錯,當然不會被罵。後繼者接替後,從規劃、動工到通車,一路被修理、捱打;議員見縫插針、市民抱怨。文湖線的例子,民眾只要安全、便捷就好,對市政漠不關心,任由政客作秀;媒體不追究 內湖段被擱置因素,針對缺失猛批,模糊了焦點。

捷運 龐巴迪列車.jpg
中山國中南下進站列車

加拿大 龐巴迪列車採用2車一組,二組成一列運轉,不同於 法國 馬特拉列車的2車一組,可單組運作;一樣是無人駕駛、封閉式以及採用膠輪。車輛外觀較渾圓,正面車窗較小,頭燈、尾燈置於車窗下方;車輛塗裝與 馬特拉一樣下寶藍色、上灰白色,但 龐巴迪多了一條細綠帶。總之,兩型車輛外觀差異相當的大,很容易區別。

CITYFLO650型車輛內部空間狹小,即使座椅採二列相對方式,能增加的立位空間還是有限;每節車廂載客93人,整列車不滿400人,比 馬特拉 VAL256型還少。本型車共購入101組,編號101~201,數量頗多;再加上原 馬特拉車整修完畢,加入服務,尖峰時間每1~2分鐘一班列車密集發車,運輸量相當驚人。

台北節摁 龐巴迪%26;馬特拉.jpg

搭乘文湖線時若稍有注意,會發現所有車站皆有預留6車停靠的空間,很明顯當 文湖線不足以應付載客量時,短時間內可改成6車一列行駛,有效增加運輸量。以目前的運輸情況,暫時不必加掛,更何況加掛後會有磨合期,萬一又出狀況,徒增詬病;但這卻讓人有把柄可操弄,選舉時一定會成為爭議題材。

其他車輛介紹請點連結:車輛介紹

參考資料:台北捷運車輛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