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紋瓢蟲  濱當歸 北海岸.jpg
標準型♂ 蟲,北海岸 石門

鞘翅目 瓢蟲科 雜食性瓢蟲 瓢蟲亞科

Lemnia biplagiata Swart  錨紋瓢蟲

別稱:雙帶盤瓢蟲(中國、香港)

錨紋瓢蟲 台北 蘆洲.jpg
交配,♂標準型,♀無紋型。 台北 蘆洲

特徵:體長5.5~6.9mm,體寬4.8~5.9mm。前胸背板黑色,前緣兩側各一明顯白色斑紋,相連或不相連。頭部黑色,雄蟲兩複眼間額部白色,前端白色至黃白色;雌蟲兩複眼間僅一對微小白斑或無;前端黑色或具一細橫帶白斑。

錨紋瓢蟲 北海岸.jpg
交配中的雌雄蟲,可清楚比較頭部顏色不同。 北海岸 石門

翅鞘顏色多變,台灣常見的標準型為翅鞘中央具一黑色錨紋,前緣具一對黑斑;外緣黑色,翅端部份紅色。雙帶型,錨紋及黑斑擴大,至翅鞘呈一對大紅斑,其他部份全黑,包括翅端;本型 中國較常見,台灣少見。無斑紋型,翅鞘缺黑色斑紋,以至全紅。

錨紋瓢蟲 雙帶型♂ 蟲.jpg
雙帶型♂ 蟲,北海岸 石門

分布: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以及 中國、琉球、台灣、菲律賓等地。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可見,以濱海地區較常見。

盤瓢蟲屬(LEMNIA)的瓢蟲 台灣最常見的為 赤星瓢蟲,錨紋瓢蟲次之。本屬瓢蟲一般可由頭部或前胸背板顏色簡單分辨雌雄蟲,不必觀察腹部碰觸蟲體,算是容易區別雌雄蟲的一群。

錨紋瓢蟲 無斑紋型 ♂ 蟲.jpg
無斑紋型 ♂ 蟲,北海岸 石門;小圖 ♀蟲,北海岸 萬里

錨紋瓢蟲在 台灣的個體一般較小,大多在6.5mm上下,感覺上小上 七星瓢蟲一圈;書籍上所稱之6.9mm個體,個人從未見過;如同書籍上所稱的 赤星瓢蟲可達7.0mm一樣難想像,不知是否此類瓢蟲有 大陸型及 海洋型之差別。

錨紋六條  北海岸.jpg
左:六條瓢蟲,右:錨紋瓢蟲,錨紋瓢蟲個體稍大於 六條瓢蟲。

台灣的 錨紋瓢蟲以海濱地區較易見;尤其 北海岸地區,本種族群數量頗多,為此區最常見瓢蟲之一;常聚集於海濱草本植物上,補食蚜蟲、木虱、葉蟬等小昆蟲,食性廣泛。

瓢蟲相關種類請點選:瓢蟲總科目錄

參考資料:瓢蟲‧瓢蟲 虞國躍著 王效岳審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