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艾 (東北角海邊).jpg
東北角海濱,路旁駁坎自生植株

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蘄艾  [菊科]

Crossostephium artemisioides Lessing  

別稱:芙蓉、芙蓉菊、海芙蓉、千年艾

特徵:多年生亞灌木,具香味,高度10~40cm。莖、葉密被灰白絨毛,葉聚生於莖頂。葉厚,窄匙形至倒卵披針形,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毛;全緣或3~5裂,3裂最常見。盤狀頭花,直徑約0.7cm;總苞半球形,苞片3層,密被絨毛;外、中層等長,橢圓形,內層較短,矩圓形,膜質緣。邊花、盤花皆為管(筒)狀小花,花冠黃色。瘦果矩圓形,長1.5mm,具稜;冠毛絲列狀,長0.5mm。

蘄艾 台北市區公園花圃.jpg
台北市區公園花圃

分布:中國南方、台灣、琉球。台灣分布於 北海岸、東北角海岸及 蘭嶼。野生族群列為瀕臨滅絕等級,為珍貴藥材及民俗植物。民間廣泛栽種,亦是公園花圃的常客。

從小家裡一直有 蘄艾,一直以來都稱她為 芙蓉;搬新家時 母親特別準備一盆 蘄艾擺在陽台,說是避邪用。蘄艾是深入民間的植物,不論 中藥、草藥、避邪、觀賞 她一直是民宅的常客,因為需求量大,野生族群曾被採集到瀕臨滅絕。廣泛栽植使得這種菊科植物既是常見盆栽,卻又是稀有植物,導致角色混亂;類似的原生植物其實不在少數,最極端的如 烏來杜鵑,保育等級列『野外滅絕』但卻是花市中最便宜的一種 杜鵑花。

蘄艾 東北角山崖上野生蘄艾.jpg
東北角山崖上野生蘄艾

因為 蘄艾開花後有枯萎可能,家中的 蘄艾盆栽甚少見到開花。是特別選不易開花品種繁殖或環境不適我不知道,反正民宅的 蘄艾很難見到開花,倒是花圃中的 蘄艾偶見開花。不開花的 蘄艾乍看之下不像 菊科植物,但仔細看她的葉子,倒有幾分像一般的 壽菊。葉形與 (蒿)(Artemisia indica)也有幾分相似,但她並非 蒿屬(ARTEMISIA),而是自成 蘄艾屬(CROSSOSTRPHIUM),是一屬一種的單型屬。

蘄艾 台東 蘭嶼 朗島.
台東 蘭嶼 朗島

上面這張照片不能說是冒生命危險,但也費了一番功夫才拍到,登山時見到崖壁上有些 蘄艾,試著爬爬看但實在難以靠近;這時發現腳邊有這一棵,於是就拍下她。蘄艾可能因繁殖過剩售價便宜,不再受到職業採集者青睞,北海岸及 東北角海岸臨海的山崖上再度出現 蘄艾野生植株。或許這些野生 蘄艾是海邊居民栽植逸出的群體,也或許是原野生族群擴展開來的後代,至少 蘄艾又慢慢出現在其原生地了。

菊科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