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裡白鼠麴草 台北 南港.jpg
台北 南港

Gnaphalium spicatum Lam.  裡白鼠麴草  [菊科]

Gnaphalium liuii S. S. Ying

Gnaphalium americanum P. Mill.

Gnaphalium purpureum var. americanum (P. Mill.) Klatt

別稱:裡白父子草

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15~60cm。莖直立,常由基部斜生分枝;莖灰色,被絨毛。基生葉蓮座狀,橢圓形,長可達10cm;第二年枯萎,宿存。莖生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向莖頂逐漸縮小。葉上表面近乎無毛,帶光澤,下表面密被白色氈毛,呈銀灰色。頭花多數,腋生或頂生排列成圓錐狀;總苞奶瓶狀,苞片2層,綠色,具光澤;小花甚小,約2mm,多數。瘦果長橢圓形,長0.5mm;冠毛灰白色,基部連成環,易落。

裡白鼠麴草 台北市區.jpg
台北市區 基隆河河濱公園,注意接近貼地基生葉依舊綠油油地;小圖:台北 士林,本種葉緣常出現明顯波浪狀。

分布:原產於 熱帶美洲,廣泛成為太平洋周邊國家的歸化植物。台灣主要分布於 台北盆地北側及東側,以 大屯火山群諸山列最為常見,草地上族群數量多,牆是。春、夏季為主要生長期,秋、冬數量明顯減少。

裡白鼠麴草 台北市區2.jpg
台北市區,注意黃圈處,葉背密被白色氈毛,顏色明顯較白。

裡白鼠麴草(G. spicatum)由於葉上表面近乎無毛,葉面較其他 鼠麴草屬(GNAPHALIUM)植物來的“綠”;相較之下,莖的顏色感覺較“白”,對比明顯。加上其植物體通常較粗壯,易與本屬其他種類區別。本種 春、夏季在 台北盆地基隆河兩岸河邊草地上,以及 大屯火山群 大屯山、陽明山、五指山數量較 直莖鼠麴草(G. calviceps)為多,成為這些地方最強勢的 鼠麴草屬(GNAPHALIUM)植物。但其他地區則明顯減少,甚至很難見到。

植物中文名稱常見前面加『裡白』二字,顧名思義這類植物葉下表面(葉背)常呈白色,或是與葉上表面顏色對比顏色較淺,如 裡白鼠麴草、裡白刺蔥、裡白薯榔、......等等。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