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莖鼠麴草 台北市區.jpg
台北市區

Gnaphalium calviceps Fernald 直莖鼠麴草  [菊科]

Gnaphalium falcatum Lam.

Gnaphalium purpureum var. falcatum (Lam.) Torr. & Gray

別稱:鼠麴舅

特徵:一年生草本,植物體15~40cm高。莖直立,基部多分支;莖綠色,被灰白色毛。基生葉早凋,莖生葉線形或狹長披針形,兩面皆有蛛絲狀毛;葉緣常呈波浪狀。頭花多數,腋生或頂生呈穗狀排列,較 匙葉鼠麴草鬆散,花序可達5cm;總苞奶瓶狀,苞片卵形,先端尖;小花多數,長約2mm。瘦果橢圓形,長0.5mm;冠毛白色,基部連成環,易落。

直莖鼠麴草 台北市區.jpg
台北市區

分布:原產於 熱帶美洲,廣泛成為太平洋周邊國家的歸化植物。台灣從海邊到低海拔山區皆可見,市區學校、公園、花圃、安全島也極為常見。生長期在3~7月,在生長期這段時間,都市公園草坪上的 直莖鼠麴草 (G. calviceps) 數量常取代 匙葉鼠麴草 (G. pensylvanicum) ,成為 鼠麴草屬(GNAPHALIUM)最龐大的族群;仲夏後數量減少,秋季後則幾乎消失。

直莖鼠麴草 台北 新店.jpg
台北 新店

平地常見的 鼠麴草屬(GNAPHALIUM) 野草除 鼠麴草(G. affine)以外,其他都是 泛鼠麴舅成員;台灣民間習慣將本屬 總苞呈淡褐色種類全稱 鼠麴舅。直莖鼠麴草(G. calviceps) 因為 總苞呈淡褐色,也曾被視為 鼠麴舅(G. purpureum),但其外形與 鼠麴舅(G. purpureum)有較大的差異。市區或郊區的 直莖鼠麴草植株通常較同屬其他種類來得“瘦小”,加上葉片常呈 線形,容易與其他種類區別。但近入山區,直莖鼠麴草可能變得高大,葉子稍寬呈窄披針形,讓人誤以為非 直莖鼠麴草。

直莖鼠麴草 台北 萬里.jpg
台北 萬里

泛鼠麴舅 台灣大約有4~5種,其中原生種類為 父子草(G. japonicum),其他多為歸化種。依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的檢索表大致上可區別,但有時遇到一些中間型個體,模稜兩可還真讓人頭痛。我照片儘量選常見的“標準型”貼出,方便區分種類;同時貼出「市區」及「山區」植株供比較。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