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年幼時在課堂上聽過一個故事:在古早的 德川幕府時代,本州北方[註]有個友善的村落,百年來不曾發生 鬥毆、搶奪、偷竊、欺騙...等等事件。這麼一個善良村莊的事跡傳開來,官方為了彰顯此善良風俗,由 幕府最高首長 大將軍頒授『友善村』匾額一面。村民將匾額高掛村子口,標榜著這是全日本最「友善」的村莊;友善村成為各地旅人的目標。在古老徒步旅行的時代,山徑間盜匪猖獗,旅者只要走到 友善村地界,代表自身安全受到保障;商賈們行經附近,也會特別挑選 友善村住宿以求安全。
幕府時代的日本北方由於地廣人稀,即使走在山區的官道上也不安全,前往 友善村的人並非各各平安歸來,總有少數人就這麼消失。家人未歸家屬通常會找親友或鄰里人士前往打探訊息,所得結果都是安全的離開 友善村,歸程半途失蹤。終於,終於在 友善村獲贈匾額百餘年後的某日,因父親未歸前往 友善村尋親的青年揭發了內幕,友善村的後山埋著百餘具屍骸。這件事震驚全國,官府也展開調查。
原來在 友善村獲褒揚不久,一位旅者投宿遺失了貴重物品,旅人向村長抱怨;為了維護村子的信譽全村地毯式搜查,果然找到失物並且原諒了偷竊者,隨後旅人離開村子繼續下個行程。原本事情應該告一段落,但村民在商討這件事時覺得丟臉事跡會張揚出去,怎麼辦?最後採取半途追擊,殺人滅口、埋屍後山。就這樣百餘年間只要有不光彩的事被外地人撞見,友善村民就殺人滅口,只為確保「友善」之名。百餘具屍骸出土,友善村民有人後悔沒事先殺掉尋親的年輕人,有人覺得終於可鬆口氣,不必再隱瞞了......。
這幾年 台灣在元首喊出「最高道德標準」要求家人之下,民眾的觀感所謂「最高道德標準」居然是以法院判定是否違法來認定;道德之淪喪可以想見。「最高道德標準」是什麼?應該是指「宗教的道德」吧!世俗呢?很多事並不違法,但很難容於鄰里之間不是嗎。事情只要鑽法律漏洞不被判刑就叫做「最高道德標準」,那這個社會哪還有「道德」可言。好在這些事情發生後選出了有“潔癖”的新元首,整個內閣也清一色以“清廉”掛帥;這當然是好事。但吾人不僅要問,在「水清無魚」的情況下,是否『友善村』的故事會發生......?
[註]本州北方:指的是 關東地區以北的東北地區;也稱 奧羽地方,「奧」指的是 太平洋沿岸,「羽」指的是 日本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