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ax nipponica Miq. 七星牛尾菜 [菝葜科]
Smilax simadai Masam.
別稱:日本菝契、白背牛尾菜、日本山馬薯
特徵: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草本;莖圓、無刺、草質、近中空。葉,卵狀橢圓形至狹橢圓形或圓矩形,薄革質,上表面深綠色,葉面常帶紅褐色或黑綠色斑;下表面被白粉,常具白色小突起,或微毛。葉鞘與葉柄等長或更長。
雌、雄異株,繖型花序,總梗長3~9cm;花被片綠色至綠白色,倒披針形,長約0.4~0.5cm,略反捲,內輪者稍狹。雄花序著花15~25朵,雄蕊6;雌花序著花可達數十朵,密集,子房球形,蕊柱3。漿果球形,直徑0.7~0.8cm,被白粉,成熟時深藍色。
分布: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台灣目前所知僅分布於 陽明山國家公園之 七星山區,海拔約在600~1,100範圍,多出現在 芒草原、箭竹林緣,偶出現在森林緣或灌木叢旁,數量稀少。花期通常在4~5月,果期可延伸到8~9月。
七星牛尾菜(S. nipponica)在 台灣被認為是稀有植物,分布範圍狹隘,只在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 七星山山區, 通常就只出現在 七星山壟起的火山錐體範圍。在這範圍內的芒草、箭竹群落間,不難發現 七星牛尾菜(S. nipponica),海拔較低處會與 台灣土茯苓(S. lanceifolia)混生,甚至纏在同一群灌木叢中,對 菝葜(SMILAX)不夠熟時,會搞得暈頭轉向。
七星山是個人很常走的山區,在春、夏二季,只要稍注意不難找看到 七星牛尾菜(S. nipponica),但不曾見過熟果,頂多是深綠色已裹著白粉的半熟果。一直想等拍到如書上所稱的深藍色熟果才介紹它,卻始終無法抓準時間,盯住一叢綠色果實,下週再次前往,可能鋤草、被拔走、被吃掉,反正就是不見了,幾次後不再專程去找它,只待有緣相見,但多年來一直無緣。
菝葜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菝葜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一卷 鐘詩文、許天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