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藿香薊 桃園 龍潭.jpg
桃園 龍潭

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紫花藿香薊 [菊科]

別稱:紫花毛麝香、墨西哥藍薊、熊耳草

紫花藿香薊 台北市區.jpg
台北市區

特徵:一年生草本,株高30~110cm,被白色剛捲毛;莖常呈紫褐色或淡紅色,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莖上部分枝及腋生小分枝白色剛毛稠密。葉卵形、寬卵形或三角形,對生,上半部葉常互生,葉緣小鋸齒狀;葉先端短尖、急尖或稍鈍,基部心形或平截,3出脈或不明顯5出脈。

紫花霍香薊 宜蘭 冬山 太和.jpg
宜蘭 冬山 太和

總花序5~15或更多頭花排列於莖枝頂端,呈繖房狀或複繖房狀排列,個別頭花長約1~2cm。總苞鐘狀,徑0.6~0.7cm;總苞片2層,狹披針形,被腺毛。花冠為粉紅色至藍紫色,有時白色,單一筒狀小花,花柱叉狀增長。瘦果黑色 4稜,具鱗片狀冠毛。全株具濃郁異香味。外型與 藿香薊(Ageratum conyzoides) 十分相似。

紫花霍香薊 宜蘭 冬山 太和(1).jpg
宜蘭 冬山 太和

分布:原產 熱帶美洲,今已成全球泛熱帶、溫帶歸化植物。台灣分布於低至中海地區,為常見雜草。能適應各種環境,較常出現於潮濕環境。花期 秋季至翌年初夏。

紫花藿香薊在十九世紀末引入歐洲成為觀賞花卉, 1911年引進台灣成為園藝植物,與 藿香薊(A. conyzoides)相比不論 顏色、花朵都出色許多;花市有改良的園藝品種販售,植株較矮,花朵數量多,顏色由粉紅色到深紫色,盛開時個個頭花緊密相連,整盆像是開著一朵朵花球的盆栽,非常美麗。野地裡的 紫花藿香薊個體間似乎也有差別,偶爾也能發現開著“花球”的植株,在野外遇到盛開族群時,不妨停下腳步仔細找找,將特別漂亮的野花挑出來。

紫花藿香薊 台北 大直.jpg
台北 大直

藿香薊和 紫花藿香薊歸化 台灣已近百年,兩種都被納入民間草藥之列,用來治療感冒和發燒;如何使用我不清楚,但小心這兩種野草多少有些毒性,最好問清楚再嘗試。近幾年 紫花藿香薊野地的生存空間減少,被同樣是 熱帶美洲的歸化菊科野草 貓腥草/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取代。貓腥草/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侵略性極強,喜好環境與 紫花藿香薊差不多,長相更是與 紫花藿香薊相似,常被誤認為是 紫花藿香薊;根據報載 貓腥草/假臭草也具有毒性,是國際性大毒草,會引起 氣喘等疾病,若當成 紫花藿香薊使用,不知會有什麼後果。

要如何分辨 紫花藿香薊(Ageratum houstonianum)與 貓腥草/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呢?舉兩個容易區別的特徵如下:

紫花藿香薊%26;貓腥草1.jpg

兩者花序不同,紫花藿香薊(Ageratum houstonianum)花序密集,貓腥草(Praxelis clematidea)則是2或3個 頭花。瘦果上的冠毛差異明顯,紫花藿香薊是鱗片狀,先端有芒尖;貓腥草冠毛黃褐色、稍柔細。

紫花藿香薊%26;貓腥草2.jpg

紫花藿香薊(Ageratum houstonianum)葉緣細鋸齒狀,貓腥草(Praxelis clematidea)葉緣為鋸齒狀,葉基楔形。但植物的葉子變化大,光看葉緣「細鋸齒」、「鋸齒」有時不好界定,依葉基來判斷或許考形,沒有瘦果時只好如此判斷。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野生觀賞植物(三) 渡假出版社 陳運造

                 台灣野花365天 秋冬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