蟪蛄 陽明山國家公園 馬槽.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馬槽

半翅目 頸喙亞目 蟬科 蟬亞科 蟪蛄族

Platypleura kaempferi (Fabricius) 蟪蛄

別稱:唧唧兒

特徵:小型蟬,全長33~38mm,體長約22mm,體型粗短。具良好保護色,體色橄欖綠色、黑色混合;軀體及翅膀覆蓋銀灰色鱗毛,導致前胸背板及中胸背板斑紋不明顯,尤其新羽化的蟲。額唇基平不突出,頭部與中胸背板基部同寬;前胸背板中紋黑色,前胸緣片向外擴張,外側彎曲成鈍角;中胸背板橄欖綠色、黑色相間,呈『W』斑紋。前翅透明,具大面積不透明雲狀翅斑;後翅黑色,外緣透明。

蟪蛄 宜蘭 台7丙線.jpg
宜蘭 台7丙線

分布:泛東亞種類,由 俄羅斯、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到 馬來西亞。台灣以 新竹以北到 宜蘭為多,分布於平地島低海拔山區,市區公園、路樹亦能見到蹤跡,是極普遍常見的種類。成蟲出現時間在5~8月,以6~7月數量最多。

蟪蛄 內湖.jpg
台北 內湖

蟪蛄是個蟲的名字,出現的時間相當的早,『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在 莊子的文章內即提到 蟪蛄這種蟬;古人或許不知道 蟪蛄的若蟲在土裡面度過秋、冬,但已觀察到這種夏季會出現在身邊的昆蟲,同時還取了名字。感覺上物種的中文名稱,還是這些古名取得好,不得不佩服 中國的老祖宗們,能把周遭不起眼的生物一一取上典雅的名稱,個人感覺『蟪蛄』這個名字好美。

蟪蛄 基隆 七堵.jpg
基隆 七堵

蟪蛄(Platypleura kaempferi)成蟲每年大致在梅雨季節開始出現,一直延續到8月底。台北地區數量龐大,在各山區都是絕對優勢種類。也是台北市中心內能見到的兩種蟬之一,市區內最常見的為 高砂熊蟬(Cryptotympana takasagona),在任何一條路的行道樹上都有機會見到。蟪蛄則必需在大型安全島或公園內才會出現。在鄉間,熊蟬會出現在民宅旁的大樹上,蟪蛄則要離房舍較遠的樹上才易見到。蟪蛄的叫聲單隻初鳴時為 唧、唧、唧...,齊鳴後聲音聽起來是 ni~ni~ni~,所以 中國部份地方俗稱 唧唧兒,日本則稱 ニイニイゼミ(ni ni 蟬),顯見 蟪蛄的數量多到已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中。蟪蛄不挑樹種,幾乎任何樹木上都可見到。

蟪蛄 台北 內湖 碧山巖.jpg
台北 內湖 碧山巖

我原本計劃 部落格昆蟲日記 蟬的部份依序是 草蟬(Mogannia hebes)、蟪蛄(Platypleura kaempferi)、高砂熊蟬(Cryptotympana takasagona)、薄翅蟬(Chremistica ochracea)再貼其他種類的蟬。但 熊蟬到現在還沒拍成功;薄翅蟬則拍了好多張,但對焦都不夠清楚,薄翅蟬喜歡棲息於小枝椏間,我的自動對焦相機很難抓準。所以先略過這兩種,等攝影裝備提升後,再慢慢補上其他種類,屆時本篇也會增加圖檔。

相似種類:小蟪蛄

蟬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半翅目 頸喙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賞蟬圖鑑 陳振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