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Maxim.) Traut. var. hancei (Planch.) Rehder 漢氏山葡萄 [葡萄科]
Vitis heterophylla Thunb.
Ampelopsis heterophylla (Thunb.) Sieb. & Zucc. var. hancei Planch.
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Maxim.) Traut. var. heterophylla (Thunb.) Hara
Ampelopsis heterophylla (Thunb.) Sieb. & Zucc.
別稱:光葉山葡萄、大本山葡萄、蛇葡萄、光葉蛇葡萄
特徵:攀緣性植物,枝條粗壯,表面具皮孔,中下部枝條呈木質狀;莖常略帶紅褐色,多分枝,無毛、略被短毛或是幼株時期莖、葉被毛。葉互生,單葉,卵形;三角狀心形或稍三裂,波狀波狀或粗圓齒狀,長3~12cm,寬2.8cm;先端漸尖或突尖,基部心形或圓形或近截形;上表面深綠色,光滑,下表面淡綠色,有時葉脈疏被毛。葉柄長2~6cm。
聚繖花序,與葉對生;花細小,徑約1~2mm,淡綠色。花萼碟形,5裂;花瓣5裂,裂瓣卵狀三角形,常向外彎曲,常早落;雄蕊5,突出於花盤。漿果球形,表面多斑點;果實初為綠色,隨著成熟度不同,轉變為綠白色、淡紫色、紫色、靛色、藍色。果實內含種子1~3粒。
分布:中國、海南島、韓國、日本、台灣。台灣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出現於荒地、灌叢、林緣。花期主要在夏、秋兩季,同地區開花時間依個體而異,果期很,從夏季至冬季,寒冬中仍有機會見到果實。
部落格介紹植物,一開始就鎖定常見植物,總認為沒把生活周周常見野花、野草搞懂,一味追求稀有植物,根基不夠扎實。年輕時在 李石樵教授家寫過畫畫,老師一再強調,根基不扎實就想學抽象畫、藝術畫,那是空的,是一種掩飾。我是在一次偶然機會,李老師見到我的塗鴉,覺得不學畫可惜,就去他那裡學習;只待幾個月,後來被老師轟出門,告訴我等觀念正確後再來找他,學畫的事情告一段落。
說好要先認識周遭野花、野草,漢氏山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var. hancei)應該早就要寫,市區中閒置稍久空地圍籬偶會出現,郊區淺山非常容易見到的藤蔓。怎麼會遲遲未寫它,每回整理發現照片沒幾張,且沒有仔細拍細部特徵,就作罷;不知嘗試幾次,這次想寫,資料庫的照片一樣都是隨拍影像,不管了,先寫下來以後再補照片。看來我也與大多數人一樣,容易忽略尋常的事物,以追求稀少物種為樂吧。
漢氏山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var. hancei)被區分成許多的變種,本種為其中之一,搞不清變種之間的區隔,也是遲遲未介紹它的原因之一。目前越來越多的說法是不再細分變種,或是僅保留 毛山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var. ciliata),我喜歡這樣的論點,尤其是那些將葉形變化區分變種的說法,只能說見過的樣本數太少,或庸人自擾吧。
葡萄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葡萄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三卷 陳志輝、鐘詩文等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