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台灣政權更易,初時行政劃分相當紛亂,不斷地調整,高雄地區除1901~1909年間屬 鳳山廳管轄外,大多隸屬於 台南廳之下的支廳。大正9年(1920年)台灣行政區域大變革,改為 州(廳)、郡(市)、庄(街)三級制,行政劃分才進入穩定期,1920年後 五州二廳,1926年劃出 澎湖廳,成為 五州三廳。五州三(二)廳制時間超過 日治時期半數,影響最深,光復後幾經調整,『州』細分2~3個『縣』,『廳』改稱『縣』;廢『郡』,庄(街)改為鄉(鎮)。
1920年穩定期以後,高雄州略有調整,在「347.高雄州警察署(高雄郡役所)」中提到,1924年廢 高雄郡,左營庄、楠梓庄、燕巢庄併入 岡山郡,仁武庄併入 鳳山郡,高雄街升格為 高雄市。另建新 市役所於今 哈瑪星代天宮位置,原 郡役所改為 高雄警察署廳舍。這裡所稱的 高雄市(高雄街),包括今日 旗津、鹽埕、前金、新興等區全部,鼓山區大部分,三民、苓雅西部 ,以及 前鎮的 獅甲地區。隨著 高雄市重心東移,昭和7年(1932年)公布「大高雄都市計畫」,於 愛河兩岸分別建造 州廳、市役所等大型廳舍,這座市役所於 昭和14年(1939年)完成。
新的 高雄市役由 清水組(大野米次郎)設計監造,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的 和洋折衷樣式。整體採中央主塔搭配兩側副塔對稱,塔頂為綠色琉璃瓦之四角攢尖頂,有說法稱此為「興亞(帝冠)式建築」。主塔樓高四層,中央為三組拱窗,兩旁最上為長六角窗,一、二樓為長窗;主體樓高三層,上置綠色琉璃瓦之硬山頂,一、二樓採大型方窗、牆壁有菊花圖騰的飾帶;一樓設有門廊,廊頂為戶外平台,兼具校閱與典禮司令台的功能。這棟建築展現 日本帝國主義顛峰時期造型,這一時期建築裝飾較簡化,多以實用為主,並融入東方色彩。
這座建築在二戰期間多少受戰火波及,光復後整修繼續做為 高雄市政府辦公大樓。民國81年(1992年)1月18日,高雄市政府搬遷至 苓雅區新大樓,本建築規劃保存 高雄市相關歷史資料,「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於87年(1998年)10月25日開館,為全台首座地方政府辦理之歷史博物館。這棟建築與 高雄車站、玫瑰聖母聖殿是個人心目中 高雄市區 日治時期大型建築的代表,這一趟利用 捷運、輕軌,三座都重新再拜訪。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國家文化記憶庫 高雄警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