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溪 梅鶴山莊.jpg
梅鶴山莊門樓

時間:2022年11月4日(五)

參加LINE社團旅遊,稍不同於一般遊客路線,很精緻的規劃。共參訪了 齋明寺、中庄攔河堰、中庄吊橋、梅鶴山莊及 蓮座山觀音寺等景點。這一篇僅紀錄行程及簡單介紹景點,日後有較詳細介紹時,再做連結。

大溪 齋明寺.jpg
齋明寺:桃園市大溪區齋明街153號

齋明寺創設於 道光年間,由至 普陀山 法雨寺受戒的 性悅法師回鄉設立「福份宮」 ,同治年間第二任住持時轉承 齋教,遷至現址更名「齋明堂」。至第四任住持傳承 鼓山 曹洞宗,傾向正信佛教,日治時期第五任住持在政策壓力下成為 日本曹洞宗派下寺院,更名「齋明寺」。民國88年(1999年) 聖嚴法師擔任第七任住持,齋明寺成為 法鼓山管理寺院。

大溪(1).jpg
地圖複製自中研院台灣百年地圖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第三版,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

早上8:30依約在 齋明寺停車場集合,準點人員已到齊,齋明寺9:00才開放,一行人先從右邊(面對)小徑往後頭走。「萃靈塔」[圖1]是 昭和4年(1929年)所建的佛塔,曾經是大溪八景之一的「靈塔斜陽」,於 民國67年(1978年)改建,供奉信徒牌位,成為靈骨塔。第二禪堂邊泥土小徑往下走,有一座 同治5年(1866年)的「敬字亭」[圖2],是齋明寺最古老的建築;泥土小徑植被茂盛,姑婆芋掩徑,下雨天不好走,要盡量避免。

大溪 梅鶴山莊之旅.jpg

[圖3][圖4]齋明寺室內禁止攝影,個人對此頗有微言,僅擺上兩張戶外照片。法鼓山系統的寺院室內禁止拍照,這是祂的規定,想參觀就必須遵守,毋庸自宜。齋明寺於 民國74年(1985年)由 內政部公告為 三級古蹟,雖為私產,但祂是一座開放型的寺院;民國88年(1999年)由 聖嚴法師擔任住持,果建法師為監院,來 齋明寺禮佛,也沒說室內不能拍照。應該從10幾年前,FB社團有人說到 齋明寺,志工說室內禁止拍照開始,公告古蹟自行規定不准拍照,實在讓人無奈。

大溪 李騰芳古宅.jpg
陀螺屋眺 李騰芳古宅

接下來是看「中庄攔河堰」[圖5],這是 民國106年(2017年)完成的工程,左岸設置引水道至 中庄調整池,主要提供 桃園與 新板等地區民生用水。中庄攔河堰的位置在 月眉濕地公園前數百公尺處,當地人直接說是「月眉堰」。堤防樓梯對向有一間 陀螺屋[圖6],是一間工廠,產品有精密儀器和水塑膠製品,水塑膠製品滿新奇的,第一次知道有這種科技新產品。導覽(社團成員)熟識老闆,所以大夥進入展覽室喝咖啡、休息,我走出陽台看遠方的 李騰芳古宅,第一次有機會俯瞰老宅。

大溪 梅鶴山莊之旅(1).jpg

堤防邊道(月眉路)路續行,至 山豬湖園區停車場停車,由 山豬湖標誌旁道路下坡,至「中庄吊橋」[圖8],這是今天啟用的吊橋,在剪綵典禮前先行走過吊橋。吊橋長419公尺,走過對岸可見一條水圳,水是急湍湧向「中庄調整池」;這條水圳就是 月眉堰左岸的水道。因為典禮即將開始,擔心耽誤時間,我們再走回 山豬湖這一側。回程時注意到東南側有一條野溪[圖7],看起來水質還可以;回家後查地圖,原來是台3線旁的 永福溪,這裡是最下游段,很有吸引力哩。

大溪 梅鶴山莊 榮封第.jpg
梅鶴山莊:桃園市大溪區頭寮一路111號

午餐到台7公路 湳仔溝古道段吃合菜,飽餐一頓後接續下午的行程。首站是「梅鶴山莊」,也是今日行程的重點,這座占地約1甲的大型合院於 民國105年(2016年)動工整修,如今已完成三期工程,尚餘第四期工程待展開。山莊有條件開放參觀,須先聯繫、預約。約下午2點到達 梅鶴山莊,山莊懸掛紅布條近十人大陣仗迎接我們,著實讓我嚇一跳;先聽取簡報,之後我們每人自我介紹,正式程度已類似座談會。

大溪 梅鶴山莊 吉慶堂.jpg
梅鶴山莊 吉慶堂

「梅鶴山莊」興建於 同治8年(1869年),由 漳州 龍溪 林氏來台第二祖 林登雲公起造的溪開間大宅,登雲公於 光緒元年(1875年)捐官 同知,授五品銜,前廳懸掛「榮封第」門額。登雲公與弟弟 步月公與 板橋林家關係密切,登雲公任 林本源 大嵙崁(大溪)租館管事,步月公任 拔仔林(大園 菓林)租館管事。林家在 大溪是舉足輕重的大家族,是 齋明寺、福仁宮之大功德主,老鎮長 林熺達也是 林家子弟,今日也到場參與接待會。

大溪 梅鶴山莊之旅(2).jpg

接待會結束後開始「梅鶴山莊」的導覽,上面地圖可以看出山莊位於北橫公路(台7線)入山處,在 漢人開墾 大溪時期,此地是“漢番”交界處,山莊是 大溪的前哨站,建造方式如一座防禦陣地。以厚實的石塊砌成外牆,門樓大門厚重,且內側採上下有榫孔[圖9],可插木柱增強防禦,稱『伏兔』。進入門樓後是寬廣的前院,迎面是前廳為「榮封第」[圖10],是迎賓、接客場所。介紹的主任說記憶裡門樓到前廳是有高度落差,分兩層,現在因為要方便停車,整理成平面。

大溪 梅鶴山莊 靜遠堂.jpg
梅鶴山莊 靜遠堂

梅鶴山莊仍有多間廳室有人居住,它是一座活生生的古蹟建築,1950、1960年代工兵部隊修築 慈湖及周邊道路時,也曾進駐山莊內,與 林家人共同生活。大宅第二進是「吉慶堂」[圖11],內供俸祖先牌位,吉慶堂保留較多老作,一、二進天井間的泥塑書卷也保留下來。山莊為左二右三護籠格局,右一護籠稱「靜遠堂」,昔日是書房,舊稱「梯雲齋」。右護龍其中一室[圖12]是前縣長 朱立倫小時候住過一段時間;梅鶴山莊地靈人傑,出了 大溪鎮長、桃園縣長,真是不容易啊。

大溪 蓮座山觀音寺.jpg
蓮座山觀音寺:桃園市大溪區瑞安路二段48巷28號

在「梅鶴山莊」我與老婆還有好多東西要問,介紹的主任也想詳盡解釋,但看到大夥紛紛上車,不好意思讓大家等太久,只好離開。一行人往回走,在進入 大溪街區前,來到最後一處停留點「蓮座山觀音寺」。蓮座山是位於 大漢溪畔的獨立小峰,於 乾隆六年(1801年;或二年(1797年))由 粵人 鍾氏鳩資創建,道光15年(1835年)、咸豐5年(1855年)、明治37年(1904年)、大正14(1925年)、昭和9年(1934年)多有修建、增建,民國74年(1985年)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87年(1998年)進行古蹟修復。

大溪 梅鶴山莊之旅(3).jpg

「蓮座山觀音寺」目前的外觀主要是 昭和9年(1934年)重修後的樣貌,最大特色是正殿前曾建德 拜亭[圖13],重簷歇山頂,雕梁畫棟,非常精美。昭和初年興建的廟宇,融入大量西方元素,單看[圖16]這組 吊桶與 豎材,吊桶常見是雕蓮花,注意這邊是雕西方常見的芼茛葉;豎材常見雕仙人、仙女或歷史人物,這邊的仙人、仙女背後加上翅膀,仿西方的天使。大殿兩側「一品名山」[圖14]、「萬年福地」對句,不知為什麼特別吸引我。

蓮座山觀音寺願跳 大溪老街區.jpg
蓮座山觀音寺願跳 大溪老街區

經過前埕往高處走,有一座 昭和11年(1936年)建造的三層 惜字亭[圖15],第三層是「奎星樓」,第二層為「敬聖亭」。桃園現存5座敬字亭今天走訪兩座,這一篇僅各放一張照片,有機會另篇再做介紹,請直接點連結。因為晚上另外有事,走下 蓮座山後向其他社員告辭,與 老婆先行離開,其他成員則往 大溪老街區方向繼續行程。

參考資料:現場簡介看板

                 大溪齋明寺

                 蓮座山觀音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