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福王草 宜蘭 太平山 見晴步道.jpg
宜蘭 太平山 見晴步道

Notoseris formosana (Kitam.) C. Shih  台灣福王草  [菊科]

Prenanthes formosana Kitam.

Lactuca fukuyamae Kitam.

別稱:台灣紫菊

台灣福王草 宜蘭 太平山 見晴步道(1).jpg
宜蘭 太平山 見晴步道

特徵:高大草本,植株高65~105cm,莖具縱條紋,無毛或被疏微毛;頂端分枝,分枝纖細。基部葉對生,革質,含葉柄長14~24cm,葉柄長4~9.5cm,葉長6.5~7cm;三角形至戟形,琴狀羽裂,頂裂片菱形,先端漸尖,葉緣具疏齒狀,兩面微被毛;側裂片通常2對,長圓形,先端銳尖或漸尖,邊緣疏齒緣。中部葉較小,長9~13cm,長圓形,羽狀中裂或淺裂,先端漸尖,基部窄縮成具翅枝葉柄狀。上部葉逐漸變小,披針形至線形,無柄。

台灣福王草 南投 杉林溪道路.jpg
南投 杉林溪道路

頭花排列呈圓錐花序,下垂。總苞圓筒狀,常呈紫色,或綠色帶紫色;總苞長1.2cm,苞片多層,最外層苞片長圓形,長2mm,內層苞片披針形至線形,長5~6mm。具5枚舌狀小花,花冠紫色,長11mm;瘦果倒錐形,壓扁狀,長約4~5mm,褐色或略帶紫色,具12條縱稜;冠毛白色,有時略帶褐色,長約8~9mm。

台灣福王草 (台灣紫菊) 台7甲 710林道.jpg
台7甲 710林道

分布:特有種,分布於海拔1,500~2,000公尺山區,多出現於潮濕森林內,偏好生長於溪溝附近。本種外觀與 山苦蕒(假福王草;Paraprenanthes sororia)相似,一般來說,本種分布海拔較高,小花5枚,顏色較深,呈紫色。本種花期一般在秋季,山苦蕒則5月至翌年1月都能見到花。

台灣福王草(Notoseris formosana)多出現在陰濕森林中,加上植株高大,上部花梗纖細,一點點微風就晃個不停,非常難拍到清晰照片,始終沒貼出本種。部落格介紹 菊科植物,其中 假福王草(Paraprenanthes sororia)因為 大屯火山群主脊周圍很常見,原本是優先介紹的種類,卻因為想與 台灣福王草(Notoseris formosana)一併介紹,一直擱著就忘記了,寫這篇時才知漏了它。

本種若以 台灣紫菊來稱呼,不會引起個人注意,我對 台灣福王草的好奇,主要來自名稱中的“福王”,台灣歷史上確實有一位「福王」,是 明鄭時期象徵性的最高元首。福王草究竟與「福王」有無關聯,是耐人尋味的,只是 明鄭時期開發以平原為主,對於生長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草本植物,不會出現在轄地內,這個“福王草”應該與 福王沒關係。但為什麼以“福王”稱之,始終不見解釋。

菊科有一種稀有種類稱 台灣劉寄奴(Nemosenecio formosanus),原本列在 菊科種類最多的 千里光屬(黃菀屬;SENECIO)之下,現在另外分開,劉寄奴是 南北朝 劉宋開國君主 宋武帝 劉裕的小名,使用皇帝小名來稱藥草,太有趣了。細查之下才知“劉寄奴”可不只指一群種類,而是有多種藥草都以“劉寄奴” 稱之,菊科 蒿屬(ARTEMISIA)也有 劉寄奴。

“福王”是不是與“劉寄奴”一樣,是個 中藥稱謂呢?台灣與 中國大陸都將 NOTOSERIS稱為 紫菊屬,為了找 福王草緣由,發現大陸有些說法將 台灣福王草(Notoseris formosana)合併到 黑花假福王草(Paraprenanthes melanantha)中,不僅被合併,連屬都改為 假福王草屬(PARAPRENANTHES)。等於說不查還好,查了不僅沒答案還更複雜,這個「福王」只好先擱著。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七卷 鐘詩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