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街殷賑 郭雪湖.jpg
南街殷賑 郭雪湖

城鄉雜記「297.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三)」從 波丽路開始,民生西路北轉延平北路再轉涼州街,之後左轉迪化街的「中北街」,接著幾篇重點在迪化街「298.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四)---中街」、「299.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五)---南街」、「300.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六)」介紹完迪化街上的老房子。迪化街的老宅不只在迪化街,與延平北路之間的西安街、民樂街及部分巷子都有老房子,避免順序紊亂,所以這部分以這篇「補遺」來完成它。

大稻埕(一).jpg

一樣比照城鄉雜記「122.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二)」由北而南介紹,因為範圍很大,老宅分布又零散,不容易用敘述方式寫。這一篇我以地圖搭配相片的方式來介紹,地圖未標示的巷子,會寫在敘述中,依順序可拜訪這些老建築。首先從地圖中 永樂國小上方的延平北路2段272巷開始,這條巷子過安西街後是迪化街307號,在「122.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二)」中提過,扶鸞道教廟宇「醒心宮」在此,習慣上這裡稱「大橋頭」。

台北 大稻埕(大橋頭) 醒心宮.jpg
大橋頭 醒心宮:迪化街1段307巷9號

父親曾經是 台北 醒心宮最年輕的董事,幾十年下來數年前與 老董事長成為兩位元老,醒心宮於 民國58年(1969年)在迪化街購地興建樓高四層的街屋型廟宇。從我們小時候,初一、十五或祭典,父親都會來廟裡拜拜,都是從延平北路2段272巷走進來。這條巷子以前有幾家紅燈戶,避免被搭訕的方法是在巷子口香燭攤買一束香,拿著長紅紙袋的香在巷子裡走,紅燈戶的人員不會理你的。

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七).jpg

272巷雙層 閩南氏洋樓街屋非常的多,單號邊、雙號邊都有,紅燈戶遷出後長時間缺乏維護,狀況大多不佳,紛紛改建。目前雙號邊10號起[圖1]還有一整排,其中20號[圖2]這棟最醒目,頂上三角形山頭有著繁複的泥塑,二樓白色面磚加八角窗,非常美觀。單號邊10幾號起都是老屋,現已改建,[圖4]21號起約5棟,兩年前拆除。續往前過安西街 醒心宮就到了,醒心宮的門神是最經典的,一樓是知名繪師 莊武男老師作品,二樓以上是 鹿港郭派 郭佛賜大師作品,是現存 郭大師最完整、保存最好的一組,[圖3]為3樓「瑤池金母」殿的門神 哼哈二將。

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七)(1).jpg

回頭看安西街,272巷以北這段街尾,77號到83號[圖5]是三層的 閩南式洋樓,整排連到272巷另有兩棟,台北 德樂軒曾在此,曾經安西街上有著許多曲館、獅團社團,目前僅存幾家。洋樓對面是「安西街福德宮」[圖6],民權西路以北迪化街二段另有「大橋福德廟」,福德宮的門牌號碼是144號,永樂國小關係,單、雙門牌號碼差異極大。[圖7]安西街與272巷路口上的老宅,與 永樂國小圍牆對面的民居,這些有的是迪化街店屋後方,尚存老樣子[圖8],大部分是面對安西街的民宅,都是公寓式房子。

大稻埕(二).jpg

走過涼州街,這邊開始對應「城鄉雜記297.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三)」,安西街在這段有著多棟歷史建築,民樂街也出現了,不過這段民樂街非常狹窄,多是新式樓房,這一段先不提民樂街。這一端的安西街重點在雙號邊,一樣有些是迪化街店屋後方,有些自立門戶。[圖9]右邊86號一、二樓牆面上嵌著「和興漆行」,以外觀判斷,目前是住家吧。84號及照片外的82號,都是外牆翻新的洗石子洋樓,感覺都是迪化街商家後面。

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七)(2).jpg

[圖10]最右邊78、80號是 清代街屋的形式,對應到迪化街是237、235號,是雙層閩南式街屋和單層的 清代街屋形式,目前一起整修中。續往前是76號[圖11]是翻新樓房,在迪化街上是單層式 清代街屋,第一進單層,第二進、第三進雙層式迪化街許多 清代街屋的模式。再過去有山頭的巴洛克式洋樓已殘破不堪,及迪化街231號後面,一樣是空屋,再往前兩棟也都是老街屋。[圖12]兩棟翻新洋樓店額標示「隆豐行」,是迪化街上225號「隆豐行」的後面,當車庫用;我在 中街、南街兩篇都說過,從迪化街店鋪是看不出房子內格局的,這裡足可證明。

台北 安西街9巷4、6號.jpg
安西街9巷4、6號

安西街繼續向南走,全是貼著磁磚現代式房子,其中17號「玉琴軒」[圖13]外觀頗典雅,不知這與 鹿港 玉琴軒北管藝團有無關聯。這一段安西街雙號邊房子與迪化街街屋是不相連的,迪化街上靠近209巷旁這灰色系洋樓,就是「297.台北老街區大稻埕(三)」裡中北街上老宅轉型經營先驅的那五連棟,其縱身較淺,與安西街雙號邊是各別獨立的房子。走過安西街雙號邊巷子(迪化街1段209巷),單號邊有條9巷可通民樂街,其中4號、6號兩棟紅磚洋樓[上圖]很精彩,4號的店額嵌著「蔡晉豐」三字,兩棟都值得細細欣賞,可惜維護不佳。

台北老街區 大稻埕(七)(3).jpg

接近 大稻埕公園雙號邊成排的翻新老宅出現,有現代式房子重新仿古,也有新蓋的仿古街屋[圖14],似乎都當成倉庫或車庫使用。安西街1巷一邊是 大稻埕公園,單號邊則是民宅,其中1巷5號的 周宅[圖15]是 清代老屋,已登錄為歷史建築。斗砌磚牆是這棟老宅最大特色,同時也無亭仔腳。[圖16]安西街2、4、6號三棟老宅也是登錄的歷史建築,建築年代約在1930年代,是 昭和初年的模式,大正12年(1923年) 關東大地震後,日本的建築已開始簡化山頭,台灣則有些簡化有些持續,遲至 昭和10年(1935年) 關刀山大地震造成傷亡後才落實。

台北 大稻埕公園.jpg
大稻埕公園

本來打算以一篇「補遺」來完成迪化街,與延平北路之間的安西街、民樂街及部分巷子的老房子,儘量刪減下照片還是超過三十張,篇幅也很長,想一想拆成兩篇好了。這一篇以安西街的補遺為主,就寫到歸綏街為止,最後放上 大稻埕公園 李臨秋銅像照片告一段落,這位 台灣民謠 望春風、四季紅、補破網的作詞者。故居位於西寧北路86巷內,房子曾遭法拍,其子 李修鑑先生籌資買回,2021年底公告為古蹟,這部分待寫貴德街時再描述。

大稻埕目錄

其他城鄉請點選:城鄉地圖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