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 鄒族在 清代即與 漢人來往頻繁,與 清廷官方的關係也良好,日治以後成為 日本人對 台灣中、高海拔山區首要地區。總督府多次派遣調查隊入山勘查,評估山區的 扁柏、紅檜、松樹及其他闊葉樹,相當具有開發價值,因山勢峻拔、溪谷深邃,木材搬運困難,經多方考量後,擬定闢建 阿里山森林鐵道的計劃。
明治43年(1910年)10月1日,嘉義至 竹頭崎間開始營運,北門驛亦於同日完工啟用。這段路是 阿里山林鐵平地線,長14.2公里,由 嘉義車站海拔30公尺,上升至 竹頭崎車站海拔127公尺。大正元年(1912年)12月,竹頭崎至 二萬平間的山地線通車,阿里山林鐵原計畫全部工程,總長66.6公里,海拔爬升1,969公尺,由 嘉義站到海拔1,999公尺的 二萬平站。大正2年本線序延長,總長71.9公里,海拔上升至2,274公尺的 阿里山站。
大正7年12月,因應沿線居民與登山者需要,於運材列車後加掛客車車廂,稱「便乘列車」,開始客貨兩用運輸。原由總督府經營,昭和17年(1942年)9月改由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經營,二戰後改隸 嘉義林管處,由 林務局經營,全稱為「臺灣省林務局森林鐵路阿里山線」,民國97年(2008年)曾委外管理,之後 林務局收回一度停駛,102年(2013年)轉由 台灣鐵路管理局經營,107年(2018年) 林務局再度收回,成立專責機構管理。目前與「阿里山林鐵車庫園區」、「檜意森活村」等 林務局 阿里山林鐵相關設施,成為 嘉義 北門的熱門景點。
北門車站是 阿里山林鐵,嘉義車站起的第二個車站,距離1.6公里,北門車站與第三站 鹿麻產車站距離9.2公里,距 竹崎車站12.6公里,此四座車站間為 阿里山林鐵平地段。平地段曾經是沿線居民通勤交通工具。昭和8年(1933年)與 嘉義車站間設置 榮町站,與 鹿麻產車站間也設置 盧厝站,之後又增設 崎下、灣橋,鹿滿產與 竹崎間另有 朴仔埔等站。但隨公路的開通,暫歇通勤用小站紛紛裁撤,僅餘4站。北門車站於 大正元年(1912年)啟用,是一座以 阿里山紅檜為建材的典型日式車站建築,民國87年(1998年)公告為 嘉義市定古蹟。
北門車站為木造長方形建築,內部分為公共空間與事務空間,分設兩處入口,公共空間入口處設雨庇,為旅客主要進出大門。真壁外鋪設雨淋板,設大型方窗採光,牆面大型方窗佔了非常高的比立。站體公共空間部分設門廊環繞,門廊以鐵鑄管做為支架,頂端與屋簷銜接處採三支弧形鐵鑄管銜接,非常美觀。屋頂採 寄棟造(廡殿頂),是 日治時期常見的中小型車站形式,是官方公共建築喜歡採用的屋頂。內部以木板牆分隔公共與事務空間,進入口端設購票窗口,進月台端為行李托運窗口。
主戰體旁另有一間附屬木造建築,可能為倉庫、機房等設施,不知是否在公告古蹟範圍內,維護明顯較差。民國62年(1973年)曾在鐵路北側新建車站,舊站體一度閒置,87年(1998年)4月30日公告為古蹟,5月不幸遭祝融,11月由 林務局進行修復。96年(2007年)新站結束業務,旅客重新回來舊站體搭車,之後曾一度委外、停駛,風風雨雨過後,北門車站依舊以現役車站繼續提供服務。
其他車站介紹請點連結:車站地圖
參考資料:農委會 林務局 阿里山林業撇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文化部 阿里山鐵路北門驛
現場解說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