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蓬萊粗腿短翅天牛 陽明山國家公園 馬槽(1).jpg
♀蟲,野桐葉子上停棲個體,陽明山國家公園 馬槽

鞘翅目 天牛科 天牛亞科 粗腿短翅天牛族

Merionoeda formosana formosana Heller  蓬萊粗腿短翅天牛

別稱:臺灣粗腿小翅天牛

蓬萊粗腿短翅天牛 花蓮 壽豐鄉.jpg
♀蟲,在 白水木花和葉上活動個體,花蓮 海岸山脈北端

特徵:體長0.8~1.0cm,體色黑褐色,雌、雄蟲體型差異不大。頭部黑褐色、觸角黑褐色;雄蟲前胸背板為黑褐色,雌蟲為橙褐色;雄蟲翅鞘為黑褐色,雌蟲為橙褐色,翅端為黑褐色。翅鞘前緣最寬,末端縮狹,露出折疊的內(後)翅,雄蟲翅鞘接近尾部,雌蟲翅鞘僅達2/3處。足部為黑色,僅中、後足腿節前段黃褐色;各足腿節膨大,後足膨大部分異常發達。

分布Merionoeda formosana分布於 日本(九州)、琉球到 台灣,蓬萊粗腿短翅天牛(M. formosana formosana)為 台灣特有亞種,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山區,多零星出現,不常見。本種會訪花,於開花植物上頭有機會發現,停棲於花叢中或樹葉上。成蟲出現時間約在5~6月。

蓬萊粗腿短翅天牛 陽明山國家公園 馬槽.jpg
野桐葉子上交配個體,陽明山國家公園 馬槽

日本學者將 分布於 九州南部、種子島、奄美大島、沖繩、八重山群島的 Merionoeda formosana區分出 M. formosana rubriventrisM. formosana okinawana、....等等諸多亞種。各亞種間差異極為細微,依產地劃分,若非知道產地,分辨上可能有困難。分類是專家、學者的問題,有人喜歡細分,有人喜歡合併,分分合合讓人困擾。個人的觀感,差異極為細微,達吹毛求疵地步,大可不必細分;目視確實有所不同,或不同產地、體型差異明顯等等,又何苦全併一起。

本屬(MERIONOEDA)天牛 台灣已發表約有三種,其中 毛翅短翅天牛(M. hirsutus)數量稀少,後足被毛明顯,容易區分。另一種 烏來粗腿短翅天牛(M. uraiensis)與本種外觀相近,差別在於本種雌、雄蟲體色不同,足部黑褐色,僅中、後足腿節前段黃褐色;烏來粗腿短翅天牛則雌、雄蟲體色相同,足部為黃褐色,僅中、後足腿節膨脹部分為黑褐色,可依此區別兩種。

天牛相關種類請點選:天牛總科目錄

參考資料:木生昆蟲博物館叢書 3 新版 台灣的天牛 余清金 等

                 貓頭鷹出版社 自然珍藏系列 24 台灣天牛圖鑑 周文一

                 嘎嘎昆蟲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