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疏花佛甲草 東北角海岸 福隆.jpg
東北角海岸 福隆

Sedum uniflorum Hook. & Arn. 疏花佛甲草 [景天科]

Sedum uniflorum subsp. oryzifolium (Makino) Ohba

Sedum sasakii Hayata

疏花佛甲草 宜蘭 南方澳.jpg
宜蘭 南方澳

特徵:多年生草本;莖叢生,平臥或直立,分枝多,高5~7cm。葉密集互生,無柄;柱狀寬匙形,肉質,全緣,無毛;長0.3~0.5cm,寬約0.2cm,先端圓或鈍,全缘。花黃色,單一或5~6朵呈穗狀花序;萼片5,不等長,隨花成熟漸趨直立;花瓣5,長3.5mm,寬1.5mm,先端尖。蓇葖果成熟時平展;種子黃色。

分布:韓國、日本、琉球、台灣。台灣分布於 北海岸、東北角海岸海邊,以沙質海邊為主,亦出現於礁岩地形;依環境不同,植株外觀多少不同,容易誤認是不同種類,需以特徵來辨別。花期通常以春季為主,秋、冬季亦可見到零星開花。

疏花佛甲草 宜蘭 南方澳(1).jpg
宜蘭 南方澳

4~5月的 東北角海岸 石板菜(S. formosanum)發瘋似地綻放,染黃道路兩旁駁坎、護坡,在這長達100公里的海岸線,藏匿另一種 佛甲草(SEDUM),它僅出現在少數幾處海岸,侷限於其中小區域,那就是 疏花佛甲草(S. uniflorum)。前者醒目,族群龐大、體型大、花朵艷麗;後者相對小了許多,著花稀疏,不仔細看很容易錯過。

曾經在 東北角海岸 福隆沙灘,以及 宜蘭 南方澳礁岩頂上,各發現長相異於 石板菜(S. formosanum)的 佛甲草(SEDUM)。它們的外觀似乎也不盡相同,沙灘上的下部分枝多,整個植株感覺稀稀疏疏,葉無柄,小小圓圓的,看得出不是 石板菜(S. formosanum)。礁岩頂上的更是不一樣,直立、密集叢生,葉子更小且緊密,覺得它就是 疏花佛甲草(S. uniflorum);那沙灘上那種是什麼,它們長得很不像呀。

兩群 佛甲草(SEDUM)葉無柄、花小,萼直立、不等長,果實平展,以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檢索及內容,根本對不出結果;困擾了我好久,照片又不是很清晰,就一直擱著不理它。終於知道 簡誌對本種的描述有誤,所謂的『萼片不等長。果實直立。種子黃色。』應該是『萼片不等長、直立。種子黃色。』之誤;是啦,儘管外觀有些差異,它們都是 疏花佛甲草(S. uniflorum)啦。

疏花佛甲草(S. uniflorum)的外型似乎多變,我們可以發現似乎有數個亞種名稱,詳細我不清楚,但會不會是生長環境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型態呢?目前個人只在 福隆和 南方澳見過本種,分別長在完全不同的環境,植株外觀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多幾處地點的樣本做比較,是否能找到些許環境因素的脈絡?以後再說吧。

景天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景天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