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雀榕 台北 士林 芝山岩(2).jpg
台北 士林 芝山岩

Ficus caulocarpa (Miq.) Miq.  大葉雀榕  [桑科]

Ficus infectoria auct. non Roxb.

Ficus stipulosa (Miq.) Miq.

別稱:大葉赤榕、大葉榕

大葉雀榕 宜蘭 台2丙 拳頭姆山.jpg
宜蘭 台2丙 拳頭姆山

特徵:雌雄同株,具纏繞性落葉性大喬木,一年落葉數次;樹高可達8m或更高,樹幹灰白色,小枝灰褐色,枝幹皆易生氣根;具白色乳汁。互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15~20cm,寬7~9.5cm;先端尖,有時成尾狀,基部鈍或圓形;全緣,邊緣為波浪狀;兩面光滑,側脈9~15對,葉柄細長,長可達5cm以上。托葉綠白色或紅褐色,通常長2~7cm,有時達8cm以上;早落,具環莖葉痕。

大葉雀榕 北觀國家風景區 富貴角.jpg
北觀國家風景區 富貴角

隱花果(榕果)常2~8顆,簇生於枝條或葉腋,總梗長5~7mm;榕果數量極多,多生於二年以上枝條或樹幹。隱花果直徑5~8mm,初時綠色,成熟時黃白色;基生苞片明顯,常續存至果熟期。隱花果看似果實,其實是花軸膨大成花托,將花包藏於內,稱為「隱頭花序」,雌花、雄花、蟲癭花或中性花生於花托內壁,花序頂端有微孔,特定 榕小蜂會鑽入授粉。

大葉雀榕 台北 士林 芝山岩(1).jpg
台北 士林 芝山岩

分布: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巴布亞幾內亞。台灣主要分布於南北兩端及東部之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其它區域數量相對很少;台北盆地周邊及北海岸丘陵數量多,少數地點數量超過 雀榕(Ficus superba var. japonica)。花、果與落葉期相似,一年當中發生數次,同地區花果期依個體有所差異。

大葉雀榕 台北 士林 芝山岩.jpg
台北 士林 芝山岩

大葉雀榕(Ficus caulocarpa)與 雀榕(Ficus superba var. japonica)為著名的纏勒植物,兩種常由其他樹木枝幹間長起,成長壯大;常見的情形是兩棵樹併生,局限了原樹木生長空間,實際上取代原樹木並不常見。纏勒、絞殺或說它殺手言過其實,森林中植物競爭從未停止過,爭取陽光,落後者漸趨枯萎很正常。兩種榕果數量驚人,果熟時常引來鳥類取食,台語稱為 鳥榕;讀音Tsiáu-tshîng(教育部),“榕”字的音我以前拼音為“jing”。

大葉雀榕 台北 信義區 虎山步道.jpg
台北 信義區 虎山步道

大葉雀榕(Ficus caulocarpa)與 雀榕(Ficus superba var. japonica)外觀近似,未見榕果時不易區分。一般而言前者樹幹呈灰白色,後者則稍帶暗褐色至褐色。葉子前者葉長15~20cm,側脈9~15對,先端尖至尾狀,葉緣常波浪狀;後者葉子約10~17cm,側脈7~9對,先端突尖。但實際上有些 大葉雀榕葉子先端僅具突尖,部分 雀榕葉緣也會呈波浪狀。

大葉雀榕(上)amp;雀榕(下)隱花果.jpg
上圖:上層是 大葉雀榕初果與熟果,下層是 雀榕初果與熟果。

榕果兩者差異就大了,初果時兩者近似,此時注意 大葉雀榕榕果具基生苞片,雀榕苞片早落,幾乎不存在。雀榕成熟的果實徑通常超過1cm,甚至達1.5cm,呈粉紅至紫色;大葉雀榕的熟果再大也不過0.8cm,呈綠白色。另外就是分布的情形,台灣西半部少見 大葉雀榕,見到的幾乎都是 雀榕,想觀察前者,台北 士林的 芝山岩是最佳地點,數量遠勝後者。

桑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桑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四卷 鐘詩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