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otropium foertherianum Diane & Hilger 白水木 [紫草科/天芹菜科]
Tournefortia argentea L. f.
Messerschmidia argentea (L. f.) Johnson
別稱:銀毛樹、山埔姜、水草、白水草、銀丹
特徵:灌木至小喬木,通常高約1~3m,大型植株高度可達10m。樹皮灰白色,具淺龜裂紋;小枝被銀白色絨毛,小枝上葉痕明顯。葉叢生枝條先端,肉質,倒卵形至匙形,長10~20cm,寬4~5cm;兩面密被灰白色絹絨毛,先端鈍狀至圓形,全緣;葉柄粗短、厚實,長0.5~2.5cm。
花頂生,總梗直立,花多數,整個花序展開呈聚繖狀,二歧分叉多次,各別花序捲曲呈蠍尾狀排列。花徑約0.5cm,花萼、花瓣5裂,花萼密被銀色短毛,花冠白色至粉紅色;雄蕊近無柄,花藥卵狀長圓形;子房近球形,柱頭2裂。核果白色,球狀,徑約0.5~0.9cm,成熟時呈綠白色或近白色。
分布:原生於熱帶非洲、亞洲到大洋洲地區,從 東非海岸、馬達加斯加、印度洋諸群島經 南亞、東南亞到 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部以及南太平洋諸群島。台灣原分布於南北兩端及東部海岸沙灘、珊瑚礁,離島分布於 北邊之 彭佳嶼,以及南方的 蘭嶼、綠島和 小琉球;因外型優美,廣植於各觀光漁港及海濱遊憩區,成為主要的海濱景觀樹木之一。花期春季到秋季,以4~6月較盛,開花或果期偶會引來大批訪花昆蟲。
白水木(Tournefortia argentea)原分類屬於 白水草屬(砂引草屬;MESSERSCHMIDIA),後來經學者研究成為 紫丹屬(TOURNEFORTIA)旗下一員,中文名稱『白水木』就這樣延用下來。近年一波的科、屬大變動,2005年 澳大利亞一份報告認為本種與 Heliotropium foertherianum為同一物種,因此 白水木學名又變更,同時將原 紫草科(BORAGINACEAE)的 天芹菜屬(HELIOTROPIUM)提升為 天芹菜科(HELIOTROPIACEAE)。關於這一波持續性的科、屬大變動,個人認為仍屬現在進行式,目錄連結暫依以前的版本,待必要時再做更改。
白水木(Tournefortia argentea)樹型優美,樹皮淺龜裂、外觀蒼勁,像天然盆景般;造景需求,對野外老樹形成壓力,有必要加以保護。本種外觀與同樣環境的 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相近,不注意會被誆了。白水木(Tournefortia argentea)樹枝、樹葉具銀白短毛,有 銀葉樹之稱;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葉子呈翠綠色,且較大,稍注意不難區別。上圖 東澳 粉鳥林路邊,兩種灌木混生在一起,照片左邊是 草海桐,中間是 白水木,仔細看並不像,說不像卻又有點像。
紫草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紫草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六卷 鐘詩文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