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留存的老街屋特別多,又有全台知名大廟 鎮瀾宮,以及三級古蹟 文昌祠、林氏貞孝坊,以及曾經有一座「石頭城」,寫一篇遊記會顧此失彼,或者是篇幅太長,所以分幾篇來敘述。寫了「190.大甲.舊城」、「191.大甲 蔣公路老街 與 鎮瀾宮」後,接下來寫 大甲最重要的老街 順天路就簡單多了。另外文武路上也有幾棟老街屋,一併寫於此篇,同時補一張中山路上整排荒廢的老屋,至於鎮瀾街上的傳統合院 大甲王宅待日後再寫一篇介紹。
順天路在外環道經國路還未闢建前,就是 台一線公路本線,貫通整個 大甲街區,外環道闢建完成,經國路取代了順天路成為 台一線縱貫公路,但它仍然是進入市區最主要的道路。順天路現存的老街屋主要集中在 舊城區的範圍內,南邊自 林氏貞孝坊[首圖]起 南門,經 鎮瀾宮、蔣公路到文武路(132縣道)之間,文武路以北到 北門以及過民生路也有少數老宅留存,但較分散,建築也較精簡,這一篇順天路的部分就寫 貞孝坊到 文武路間這一段。
順天路
根據 大甲的文獻記載,林氏貞孝坊在 南門外,因此由 貞孝坊往北走就進入 舊城區,由此到蔣公路的這一小段順天路還留存著幾棟老街屋。單號側大多在 鎮瀾宮附近,廟宇牌坊斜對面連著數棟[圖1],雙號側因 第一市場佔去大半,市場與大廟 鎮瀾宮[圖4]間僅有幾棟民宅, [圖2]這棟正立面圖飾頗典雅。過蔣公路路口後就精彩了,巧有手搖杯店[圖3],家人在此買冷飲。
順天路在蔣公路到文武路這一小段老街屋特別多,相當精彩,單號邊一開始就是195~233號整段都是老宅,[上圖]是其中199~203號。順天路單、雙邊門牌號碼不對等,寫起來很麻煩,以店家介紹老宅也有問題,如[圖3]買飲料這棟老宅在幾年前是鞋店[圖5],路名、門牌號碼也會更易,如[圖6]舊門牌是66號,現在變成176號,遇到改建時,新舊照片更難兜起來。總之介紹這些老店屋較廟宇、古蹟來的不確定,以門牌號碼介紹只是取其方便,省去描述建築物外觀的繁瑣。
雖不妥但只好繼續以門牌號碼介紹,這一段其中207到211號最顯眼[下圖],是三層樓房的大宅,207和209號雙連棟是同樣式,211號 大甲農會則是單一的雙店面樓房,女兒牆上雕塑著 「RI」字樣,似為 台語“李”姓發音,起造者可能是 李氏。[圖7]也是其中的217號起一直連過去的老街屋,其對應的雙號側是188、190號兩棟老宅[圖8],其中190號山頭嵌著「周」,店名是「周合發金物店」,感覺就是間老字號店鋪。
[圖9]是217、219號數年前的照片,可以對照[圖7]商家已更易,隔幾棟的223、225號是三層樓房,223號山頭圖案的和平鴿似曾相識,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225號的外觀看起來較現代化,似民國50年流行的樣式,我判斷不出來。單號邊接著一直到文武路口,除轉角處一棟為較新建築外,全都是老街屋[圖10],台灣如此完整保留老宅的道路不多,若對老宅有興趣,順天路這一段很值得走。
雙號邊已翻建的房舍就比較多,除我們買飲料的174號兩邊連著三棟外,182、184號與188、190號也都是有著山頭的老街屋,196號[圖11]這種不對稱樣式,單號邊 鎮瀾宮正對面也有兩棟,這種不對稱樣式流行在 昭和10年(1935年)以後,順天路老街的立面大多較簡單,又有不對稱山頭出現,應該大部分是 關刀山大地震受創後重新改建的。過 文武路後仍有部分未翻建老宅,以雙號邊居多,裡面很簡潔,就此帶過。
文武路
大甲是座老城,傳統民居的合院也不少,大多在鐵路以東台地山腳附近,市區內留存的以鎮瀾街上的 大甲王宅[上圖]最具規模,這是我 母親的 祖母 王氏的娘家。傳統民宅與 日治時期街屋樣式完全不同,混再一起談怪怪地,這部分待日後補拍些照片後再說。至於 日治時期街屋,不只蔣公路和順天路,以前路不熟開車尋找車位時,會有這裡一棟、那裡也一間的感覺,可以知道 大甲在 日治時期已是座規模頗大的城市。
上述『這裡一棟、那裡也一間』是開著車子看到的,不可能拍下來,最近幾次到 大甲,會試著尋找究竟在什麼地方,或許已改建,也或許我沒找到,最後貼幾張最近獲以前拍到的老街屋。[圖13]和[圖14]是文武路29~33號,29和31號一樣是不對稱山頭,應該也是 昭和10年(1935年)以後的建築。[圖16]舊城區外一整排 閩南式洋樓的連棟街屋在中山路靠近鎮瀾街路口,是以前車停此處時拍的,當時已經荒廢了,近年沒走過那裡,不知近況,不過Google街景還看得到。
其他城鄉請點選:城鄉地圖
參考資料:大甲鎮瀾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