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葉艾納香 基隆 新山水庫(2).jpg
基隆 新山水庫

Blumea laciniata (Roxb.) DC.  裂葉艾納香  [菊科]

Blumea membranacea DC

Blumea okinawensis Hayata

Blumea onnanensis Hayata

Blumea sinuata (Lour.) Merr.

別稱:波緣艾納香、旗山艾納香、長柄艾納香、六耳鈴(中國)

裂葉艾納香 基隆 新山水庫(1).jpg
基隆 新山水庫

特徵:一年生直立草本,植株高0.3~1.5m或更高,密被多細胞長毛及腺毛;大型植株基部常分歧,莖具縱稜。葉膜質,中、下部葉倒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10~20cm,基部漸狹,下延成翅;不規則粗齒狀至琴狀分裂,裂片常呈三角形,邊緣鋸齒或粗齒狀。上部葉較小,不裂,葉全緣、鋸齒或牙齒狀,兩面被長毛。頭花頂生,多數,圓錐狀排列,總梗被柔毛及腺毛;總苞圓柱形,綠色至紫紅色,苞片線形,多層,花後偶反捲;頭花徑約0.5cm,心花黃色。瘦果圓柱形,長1mm,冠毛白色,常續存至植株枯萎。

裂葉艾納香 北橫 小烏來.jpg
桃園 北橫(台7線) 小烏來

分布:喜馬拉雅、印度、尼泊爾、不丹、阿薩姆、緬甸、泰國、中南半島,中國、香港、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以及 夏威夷。台灣從平地到海拔1,500公尺山區皆有機會發現,算是常見的種類,植株大小差異非常大,外觀變化亦大。花期從10月起至翌年5~6月。

裂葉艾納香 苗栗 三義 關刀山.jpg
苗栗 三義 關刀山

對個人而言 裂葉艾納香(B. laciniata)是除了 大頭艾納香(Blumea riparia var. megacephala)以外,最常見的 艾納香(BLUMEA)。但它外形多變,見到下部葉不規則粗齒狀或琴狀分裂的植株,毫無懷疑就是本種;但遇到下部葉僅是鋸齒緣時,腦袋總會打結,開花株自然容易判斷,但還未抽出花莖時,有時還無法判斷是哪種 艾納香(BLUMEA)。

裂葉艾納香 新北 石碇 外按.jpg
新北 石碇 外按

本種在不同環境下植株大小差異也大,車道旁人工造成的乾燥邊坡上,長出一棵棵約30~50cm高的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小草,莖頂簇擁著幾個徑約0.5cm的黃色頭花。林緣旁高逾1.5m,如 走馬胎(B. lanceolaria)般圓錐花序的巨大植株,花梗很長,其上掛滿頭花。長在稍開闊地方,高度約腰際上下,呈總狀(集繖)花序的中型個體,都可能是它。

裂葉艾納香 新北 烏來 西羅岸.jpg
新北 烏來 西羅岸

不過有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這些 艾納香(BLUMEA)下部葉有不規則淺裂或深裂,有些則僅是規則鋸齒緣,他們究竟是 裂葉艾納香(B. laciniata)或是 旗山艾納香(B. membranacea),實在是不會區分。兩種非常相似,台灣植物誌以及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裡都沒列出 旗山艾納香(B. membranacea),將它列為 裂葉艾納香(B. laciniata)的同物異名;或許不必庸人自擾,但將兩種區個開來的說法抬頭,所以還是有想釐清個究竟的念頭。

裂葉艾納香 基隆 新山水庫.jpg
基隆 新山水庫

對於 裂葉艾納香(B. laciniata)與 旗山艾納香(長柄艾納香;B. membranacea)的差異,網路上說法紛紜,若依據 中國植物誌對 長柄艾納香(B. membranacea)的描述,其頭花是緊密的,也就是無柄或僅具1~3mm的短柄,所謂的“長柄”指的是下部葉具長柄。重新檢視所有自己拍的 裂葉艾納香(B. laciniata),發現其中有少數照片具頭花緊密,下部葉具長柄的特徵,將另寫一篇 旗山艾納香(B. membranacea),以完成 裂葉艾納香(B. laciniata)兩種類型的介紹。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