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 菊花木 [豆科/蘇木亞科]
別稱: 菊花藤、蝶藤鈎藤、鈎藤、九龍藤、缺葉藤、花藤、龍鬚藤
特徵:木植攀緣藤本,延伸可達數十公尺。莖棕色至灰色,斷面有菊花狀花紋;小枝密被棕色短柔毛,具捲鬚。葉紙質,卵形至心形,先端漸尖,淺至深裂,呈燕尾狀;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表面光滑,綠色略帶光澤,下表面淡綠色,主脈5~7,明顯。葉柄長1.5~2.5cm,先端略膨大;營養枝初時葉側常同時有1~2條捲鬚。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數多,小型,徑約0.8cm;萼鐘狀,5裂,裂片披針形;花瓣5,長橢圓形,長0.4cm,白色至乳白色;完全雄蕊3,長約0.6cm,長於花瓣,明顯。莢果長橢圓形,3~10cm,革質,扁平;表面布滿細紋,成熟時褐色。種子扁圓形,黑褐色,2~6枚。
分布:印度、中南半島、中國(華中、華南)、香港、海南島、台灣、印尼。台灣分布於低至中海拔山區,多出現在灌叢、林緣、溪谷、崖側,花期通常在秋季至初冬,果熟期在冬季。本種模式標本產地為 香港。
羊蹄甲屬(BAUHINIA)植物特徵為葉子前端二裂開叉,類似 偶蹄目動物足印;本屬種類多達200餘種,主要分布於 南亞、東亞和 東南亞,有多種為知名觀賞花卉。香港的代表花卉 艷紫荊(Bauhinia x blakeana)即為本屬知名種類,一為模式產地,一為國花,看來與 香港頗有緣分。
本屬成員有藤本、灌木至小喬木,台灣引進栽培以小喬木居多,如 羊蹄甲(B. variegata)、洋紫荊(B. purpurea) 和艷紫荊(B. purpurea x variegata)。原生的種類 菊花木(B. championii),為藤本植物,除葉子外型同樣讓人聯想 偶蹄目動物的蹄外,整體外觀與喬木型昆仲完全不同,不易連想為同一屬植物。
野外 菊花木的小苗頗常見,大(藤)樹卻不易遇見,本種樹幹橫切面有類似 日本皇室家徽的菊花紋章的圖案,受民眾喜愛。覬覦者砍伐菊花木老粗藤,製成杯墊或其他藝品供收藏,導致野外大型植株大量消失。
日本二戰前郵票 大屯國立公園及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郵票上菊花紋章即 菊花木名稱由來。
菊花木對環境適應力頗強,山區林緣、山徑兩旁不難見到幼株,但能開出大量花朵的大型 豆藤不多。藤類特性花多開在其纏繞的樹冠頂層,見到盛開的大型 菊花木,想拍花、果僅能望高處興嘆。菊花木花數極多,結果率也高,但熟果數量就少了許多;本種為 台灣三線蝶及 三尾小灰蝶幼蟲主要食草,大概是被這些幼蟲啃掉了。
豆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豆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